齐鲁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好不好?排名怎么样

发布:2025-02-22 20:12:07 新高考网

齐鲁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齐鲁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51位,实力仅次于北方民族大学;在山东省内排名第3位,排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之上。

齐鲁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好不好?排名怎么样

一、齐鲁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齐鲁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齐鲁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63所大学上榜。其中,齐鲁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位列全国第51名,仅排在北方民族大学和内蒙古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省份
51信息与计算科学南昌大学B++(4★)江西
51信息与计算科学大连民族大学B++(4★)辽宁
51信息与计算科学辽宁工业大学B++(4★)辽宁
51信息与计算科学内蒙古大学B++(4★)内蒙古
51信息与计算科学北方民族大学B++(4★)宁夏
51信息与计算科学齐鲁工业大学B++(4★)山东
51信息与计算科学山西大学B++(4★)山西
51信息与计算科学西北工业大学B++(4★)陕西
51信息与计算科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B++(4★)陕西
51信息与计算科学陕西师范大学B++(4★)陕西
51信息与计算科学西安理工大学B++(4★)陕西

2、齐鲁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山东省,共有10所高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齐鲁工业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位列山东省内第3名,超越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省内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城市全国排名
1信息与计算科学山东大学A+(5★)济南市9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国海洋大学A(4★)青岛市23
3信息与计算科学齐鲁工业大学B++(4★)济南市51
4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B+(3★)青岛市86
5信息与计算科学山东农业大学B+(3★)泰安市122
6信息与计算科学青岛大学B+(3★)青岛市122
7信息与计算科学烟台大学B+(3★)烟台市86
8信息与计算科学曲阜师范大学B+(3★)济宁市122
9信息与计算科学山东理工大学B+(3★)淄博市122
10信息与计算科学鲁东大学B+(3★)烟台市122

二、齐鲁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齐鲁工业大学共有51个专业上榜。其中,齐鲁工业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金融学、环境设计、市场营销、应用化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齐鲁工业大学B++(4★)
环境工程齐鲁工业大学B++(4★)
工业设计齐鲁工业大学B++(4★)
金融学齐鲁工业大学B++(4★)
环境设计齐鲁工业大学B++(4★)
信息与计算科学齐鲁工业大学B++(4★)
市场营销齐鲁工业大学B++(4★)
应用化学齐鲁工业大学B++(4★)
化学工程与工艺齐鲁工业大学B++(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齐鲁工业大学B++(4★)
软件工程齐鲁工业大学B++(4★)

三、齐鲁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简介

齐鲁工业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类别为数学类,隶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4年齐鲁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全国共招生80人,学费为6600元/年。

专业概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与统计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始建于2001年,是山东省“特色名校”、齐鲁工业大学应用型立项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现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校青年教学优秀奖获得者3人,博士比90%以上,多数具有海外访学经历。本专业教师团队教学、科研并重,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突出,学术成果丰富,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山东省基金项目7项,重点研发计划1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以科学与工程计算、智能信息处理为背景,由数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理科专业。通过学习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数据处理及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算法分析、设计和编程能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能力。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突出、实践技能较强,具有考研深造或出国留学所需的坚实专业基础。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解决信息技术、科学与工程计算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毕业生主要进入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相关部门从事研究、教学、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应用开发、软件维护、科学计算等工作,具有较好的专业优势和就业选择机会,发展前景广阔。

修业年限: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