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发布:2025-03-01 20:44:05 新高考网

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69位,实力仅次于淮北师范大学;在北京市内排名第11位,排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之上。

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一、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14所大学上榜。其中,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位列全国第69名,仅排在淮北师范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省份
34人力资源管理浙江大学B++(4★)浙江
34人力资源管理浙江理工大学B++(4★)浙江
34人力资源管理浙江财经大学B++(4★)浙江
69人力资源管理安徽理工大学B+(3★)安徽
69人力资源管理淮北师范大学B+(3★)安徽
69人力资源管理北京语言大学B+(3★)北京
69人力资源管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B+(3★)北京
69人力资源管理北京联合大学B+(3★)北京
69人力资源管理北京物资学院B+(3★)北京
69人力资源管理福建农林大学B+(3★)福建
69人力资源管理闽南师范大学B+(3★)福建

2、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北京市,共有14所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北京语言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位列北京市内第11名,超越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省内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城市全国排名
1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大学A+(5★)海淀区8
2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A++(5★)海淀区1
3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师范大学A+(5★)海淀区8
4人力资源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A++(5★)丰台区1
5人力资源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B++(4★)朝阳区34
6人力资源管理中央财经大学B++(4★)海淀区34
7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4★)海淀区34
8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A(4★)海淀区16
9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工业大学B+(3★)朝阳区97
10人力资源管理中央民族大学B+(3★)海淀区97
11人力资源管理北京语言大学B+(3★)海淀区69
12人力资源管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B+(3★)昌平区69
13人力资源管理北京联合大学B+(3★)朝阳区69
14人力资源管理北京物资学院B+(3★)通州区69

二、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北京语言大学共有24个专业上榜。其中,北京语言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区域一流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金融学、土耳其语、财务管理、新闻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
俄语北京语言大学B++(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语言大学B++(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北京语言大学B++(4★)
金融学北京语言大学B++(4★)
土耳其语北京语言大学A+(3★)
人力资源管理北京语言大学B+(3★)
财务管理北京语言大学B+(3★)
新闻学北京语言大学B+(3★)
国际经济与贸易北京语言大学B+(3★)

三、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类别为工商管理类,隶属于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2024年北京语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全国共招生22人,学费为5000元/年。

专业概况。

本专业以北京语言大学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为依托,以培养“专业领先、外语突出、面向国际、协调发展”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接轨国际,立足本土”为办学宗旨,实施“双语教学”+“国际实践”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及管理办法,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属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特色。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注重突出学院“专业+外语”的办学特色,同时注重实践教学。除案例教学外,本专业坚持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创新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基于企业调查理解企业实践,完善理论知识结构,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运营管理、创业学、公司治理、劳动关系与劳工法、绩效与薪酬管理、应用统计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开发等。

就业去向。

秉承着“保数量、重质量”的就业指导思想,学院始终将就业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专业+英语”的特色办学模式,一方面塑造了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突出的英语能力,提升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截至目前,学院共向社会输送本科、硕士毕业生两千余人,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毕业生分别进入外交部、审计署、新华社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金融机构,瑞士再保险公司、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外企以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五矿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此外,部分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部分同学凭借优异的GMAT、GRE成绩分别被美国杜克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学院、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