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好不好

发布:2025-01-17 08:48:13 新高考网

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5位,实力仅次于沈阳大学;在辽宁省内排名第2位,排在大连交通大学之上。

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好不好

一、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8所大学上榜。其中,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5名,仅排在沈阳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省份
1焊接技术与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A++(8★)黑龙江
2焊接技术与工程江苏科技大学A+(5★)江苏
2焊接技术与工程南昌航空大学A+(5★)江西
4焊接技术与工程沈阳大学A(5★)辽宁
5焊接技术与工程沈阳工业大学A(4★)辽宁
5焊接技术与工程大连交通大学A(4★)辽宁
5焊接技术与工程西安石油大学A(4★)陕西
5焊接技术与工程重庆理工大学A(4★)重庆
9焊接技术与工程兰州理工大学B++(4★)甘肃
9焊接技术与工程佳木斯大学B++(4★)黑龙江

2、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辽宁省,共有5所高校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沈阳工业大学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位列辽宁省内第2名,超越了大连交通大学。

省内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城市全国排名
1焊接技术与工程沈阳大学A(5★)沈阳市4
2焊接技术与工程沈阳工业大学A(4★)沈阳市5
3焊接技术与工程大连交通大学A(4★)大连市5
4焊接技术与工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B+(3★)阜新市12
5焊接技术与工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B+(3★)沈阳市12

二、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沈阳工业大学共有35个专业上榜。其中,沈阳工业大学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沈阳工业大学A+(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沈阳工业大学A(5★)
焊接技术与工程沈阳工业大学A(4★)
工业工程沈阳工业大学A(4★)
化学工程与工艺沈阳工业大学B++(4★)
应用化学沈阳工业大学B++(4★)
工商管理沈阳工业大学B++(4★)
工业设计沈阳工业大学B++(4★)

三、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简介

沈阳工业大学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类别为材料类,隶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年沈阳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62人,学费为5200元/年。

专业解读本专业以高端制造业为背景,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支撑,并与电工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注重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能力的训练,毕业生主要在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石油化工及管线工程、航空航天及船舶、焊接设备制造等行业内从事焊接工艺编制、焊接结构生产、焊接设备调试、焊接设备管理、焊接生产组织等工作。学生在校期间经培训考试合格后,还可获得国际焊接学会(IIW)授权颁发的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证书,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居学校前列。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学习焊接原理、弧焊电源、熔焊方法及设备、金属材料焊接性、焊接结构等主要课程;还要掌握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特色专业建有辽宁省高校先进焊接技术及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博士授位权,所属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同时,能够体现出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比较优势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历结构逐年趋于合理,职称结构呈梯队建设。专职教师中有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2人,万人层次2人,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5人。在焊接新材料、表面强化技术、激光焊接与切割、焊接电源控制、专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就业情况就业重点单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华晨汽车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沪林重工、北京中电华强焊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机电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