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发布:2025-02-28 07:18:24 新高考网

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3位,实力仅次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天津市内排名第2位,排在河北工业大学之上。

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一、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76所大学上榜。其中,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3名,仅排在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省份
3工业工程华中科技大学A+(5★)湖北
3工业工程南京大学A+(5★)江苏
3工业工程西安交通大学A+(5★)陕西
3工业工程西北工业大学A+(5★)陕西
3工业工程上海交通大学A+(5★)上海
3工业工程天津大学A+(5★)天津
3工业工程浙江工业大学A+(5★)浙江
3工业工程温州大学A+(5★)浙江
12工业工程东北大学A(5★)辽宁
12工业工程重庆大学A(5★)重庆
14工业工程合肥工业大学A(4★)安徽

2、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天津市,共有4所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天津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位列天津市内第2名,超越了河北工业大学。

省内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城市全国排名
1工业工程南开大学A++(6★)-2
2工业工程天津大学A+(5★)-3
3工业工程河北工业大学B++(4★)-28
4工业工程天津理工大学B+(3★)-54

二、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天津大学共有74个专业上榜。其中,天津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档次为中国一流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生物工程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
生物医学工程天津大学A+(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天津大学A+(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天津大学A+(6★)
材料科学与工程天津大学A+(6★)
分子科学与工程天津大学A++(5★)
工业工程天津大学A+(5★)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天津大学A(5★)
生物工程天津大学A+(5★)
工程管理天津大学A+(5★)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天津大学A+(5★)
环境工程天津大学A+(5★)

三、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简介

天津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类别为工业工程类,隶属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专业特色:工业工程学科的首创单位 成立于 1993年,国家教委最早批准建设工业工程专业的两所院校之一 ,全国相关专业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挂靠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建立工业工程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培养工业工程硕士,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交叉前沿学科: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在对现代工程技术、制造系统、服务系统有较好认知的基础上,能够利用现代管理知识和工业工程基本思想与方法,对上述系统进行定量分析、优化设计、改进与实施。培养目标: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紧紧把握工业工程发展的前沿理论,旨在培养具备宽广的工程技术、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坚实的经济、管理和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具有扎实深厚的数理基础,熟练掌握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 师资力量:现有教师 16人,其中教授 7人,副教授 6人,讲师 3人。博士生导师 6人,硕士生导师 7人。在职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90%的教师有留学背景主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人因工程、工程经济、可靠性工程、系统仿真、现代制造系统。  合作交流:专业强调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工业工程系在中国一汽、天津市聚龙集团、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航天科工集团8358所、爱波瑞咨询有限公司、美的、富士康、华为等多家企业和集团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多个以导师牵头的研究基地。注重国际合作: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以及港台地区许多著名大学的工业工程系建立了交流渠道。优秀学生作为交流生有出国学习的机会。注重实践教育:建有生产工程与系统仿真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物流系统实验室。在学期间学生可在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考研就业:本专业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者可在本科学习期间到境外高校交流学习,也可保送本校和国内各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以及硕博连读学生。本专业每年招生30人左右,其中50%左右的学生会继续攻读研究生。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工商企业(如华为、中兴、西门子、富士康、三一重工、天津银行等)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咨询和创新工作,也能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