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105位,实力仅次于南京农业大学;在湖南省内排名第5位,排在湘潭大学之上。
此外,湖南工商大学的会计学专业还是省级特色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还被评为了C-类学科专业,为湖南工商大学王牌专业之一,实力雄厚,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名列前茅!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342所大学上榜。其中,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专业位列全国第105名,仅排在辽宁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99 | 会计学 | 东华大学 | B+ | 上海 |
101 | 会计学 | 西北大学 | B+ | 陕西 |
102 | 会计学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陕西 |
102 | 会计学 | 辽宁大学 | B+ | 辽宁 |
104 | 会计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B+ | 江苏 |
105 | 会计学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湖南 |
106 | 会计学 | 云南财经大学 | B+ | 云南 |
106 | 会计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B+ | 湖北 |
108 | 会计学 | 北京联合大学 | B+ | 北京 |
108 | 会计学 | 汕头大学 | B+ | 广东 |
110 | 会计学 | 上海海事大学 | B+ | 上海 |
在湖南省,共有16所高校的会计学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湖南工商大学的会计学专业位列湖南省内第5名,超越了湘潭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会计学 | 湖南大学 | A | 长沙 | 24 |
2 | 会计学 | 中南大学 | A | 长沙 | 33 |
3 | 会计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A | 长沙 | 54 |
4 | 会计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B+ | 长沙 | 82 |
5 | 会计学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长沙 | 105 |
6 | 会计学 | 湘潭大学 | B+ | 湘潭 | 112 |
7 | 会计学 | 湖南农业大学 | B+ | 长沙 | 171 |
8 | 会计学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株洲 | 182 |
9 | 会计学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湘潭 | 189 |
10 | 会计学 | 南华大学 | B+ | 衡阳 | 198 |
11 | 会计学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 B | 长沙 | 221 |
12 | 会计学 | 吉首大学 | B | 吉首 | 225 |
13 | 会计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B | 长沙 | 229 |
14 | 会计学 | 湖南理工学院 | B | 岳阳 | 297 |
15 | 会计学 | 邵阳学院 | B | 邵阳 | 321 |
16 | 会计学 | 湖南工学院 | B | 衡阳 | 324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湖南工商大学共有59个专业上榜。其中,湖南工商大学的会计学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物联网工程、金融学、新闻学、工业设计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经济学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广告学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物联网工程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金融学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会计学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新闻学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工业设计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法学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音乐表演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工商管理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湖南工商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类别为法学类,隶属于湖南工商大学北津学院。2024年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专业在全国共招生280人,学费为5000元/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科学研究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主要课程:微积分、政治经济学、线性代数、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会计实训等。 学生就业去向:到各大企业、银行、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部分毕业生在外资企业、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央级政府部门、上市公司工作,也有出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全国各大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可在教育、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