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北京工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129位,实力仅次于常州大学;在北京市内排名第14位,排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北京工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329所大学上榜。其中,北京工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129名,仅排在东华理工大学和常州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124 | 软件工程 | 宁夏大学 | B+ | 宁夏 |
124 | 软件工程 | 大连大学 | B+ | 辽宁 |
126 | 软件工程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四川 |
127 | 软件工程 | 东华理工大学 | B+ | 江西 |
128 | 软件工程 | 常州大学 | B+ | 江苏 |
129 | 软件工程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北京 |
130 | 软件工程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天津 |
131 | 软件工程 | 南京审计大学 | B+ | 江苏 |
132 | 软件工程 | 天津科技大学 | B+ | 天津 |
133 | 软件工程 | 湖南工商大学 | B+ | 湖南 |
134 | 软件工程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浙江 |
在北京市,共有16所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北京工商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位列北京市内第14名,超越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软件工程 | 清华大学 | A+ | 北京 | 1 |
2 | 软件工程 | 北京大学 | A+ | 北京 | 3 |
3 | 软件工程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北京 | 9 |
4 | 软件工程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北京 | 12 |
5 | 软件工程 | 北京邮电大学 | A | 北京 | 25 |
6 | 软件工程 | 北京交通大学 | A | 北京 | 32 |
7 | 软件工程 | 北京工业大学 | A | 北京 | 37 |
8 | 软件工程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北京 | 39 |
9 | 软件工程 | 华北电力大学 | B+ | 北京 | 82 |
10 | 软件工程 | 北京联合大学 | B+ | 北京 | 95 |
11 | 软件工程 | 中央民族大学 | B+ | 北京 | 101 |
12 | 软件工程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B+ | 北京 | 102 |
13 | 软件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B+ | 北京 | 116 |
14 | 软件工程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北京 | 129 |
15 | 软件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B+ | 北京 | 150 |
16 | 软件工程 | 北京城市学院 | B | 北京 | 320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北京工商大学共有47个专业上榜。其中,北京工商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人工智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自动化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环境工程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法学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应用化学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软件工程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人工智能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北京工商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类别为经济学类,隶属于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
专业简介北京工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9年开始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6所国际知名学校开展“2+2”、“3+1”合作办学;2011年获首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开始与金融工程专业进行跨学院专业共建,培养面向金融领域的卓越软件人才;2020年获批“双万计划”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在软件工程领域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科学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软件工程技术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先进的工程化方法、工具和技术,能够从事软件系统分析、开发和维护等工作,并且具有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工程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思维创新的基础上,提高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能力,提高软件工程实践和软件工程管理能力。 特色与优势本专业以“金融服务软件”为人才培养方向,落实OBE教育理念,构建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金融特色软件人才,毕业生在金融软件工程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与金融工程专业交叉共建,致力于培养“面向金融领域的卓越软件工程师”;与悉尼科技大学等国际高校开展合作;依托我校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通过实战使学生具备金融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为金融领域软件产业化国际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5人。此外,本专业还聘请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或金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校外导师。近年来,依托3个北京市平台和1个国家级平台,本专业教师团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0余项,发表论文200篇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专业建设类奖项1项,开展北京市级教改项目1项。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Java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等。同时开设金融工程软件与应用、金融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等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与京内外多家公司合作共建了校企合作联盟,搭建协同培养高水平软件工程人才的平台。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开展金融软件开发与性能测试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开展企业深层次参与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学术大赛、科研训练和科技创新类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人次,承担国家级、北京市级大创项目以及实培项目十余项。就业与深造本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很好地满足了国家和北京市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需求,毕业生去向符合本专业“新工科”教育理念和以“金融领域软件工程”为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能够胜任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分析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工作。本专业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2+2”与“3+1”等联合办学模式,毕业生可直接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学位或保送本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单位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很多毕业生经过三到五年的锻炼,已经成长为单位的专家工程师或技术主管。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