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170位,实力仅次于西南大学。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安徽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213所大学上榜。其中,安徽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位列全国第170名,仅排在西南大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13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石河子大学 | B++(4★) | 新疆 |
13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新疆农业大学 | B++(4★) | 新疆 |
13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浙江师范大学 | B++(4★) | 浙江 |
13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B++(4★) | 浙江 |
13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西南大学 | B++(4★) | 重庆 |
17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安徽工业大学 | B+(3★) | 安徽 |
17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B+(3★) | 黑龙江 |
17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佳木斯大学 | B+(3★) | 黑龙江 |
17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齐齐哈尔大学 | B+(3★) | 黑龙江 |
17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江汉大学 | B+(3★) | 湖北 |
17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湖南农业大学 | B+(3★) | 湖南 |
在安徽省,共有7所高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安徽工业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位列安徽省内第7名。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合肥工业大学 | A+(6★) | 合肥市 | 6 |
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安徽理工大学 | A(5★) | 淮南市 | 25 |
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B++(4★) | 合肥市 | 54 |
4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安徽大学 | B++(4★) | 合肥市 | 54 |
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安徽工程大学 | B++(4★) | 芜湖市 | 54 |
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安徽建筑大学 | B++(4★) | 合肥市 | 131 |
7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安徽工业大学 | B+(3★) | 马鞍山市 | 170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安徽工业大学共有39个专业上榜。其中,安徽工业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区域一流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安徽工业大学 | B+(3★) |
行政管理 | 安徽工业大学 | B+(3★) |
环境工程 | 安徽工业大学 | B+(3★) |
通信工程 | 安徽工业大学 | B+(3★) |
电子信息工程 | 安徽工业大学 | B+(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安徽工业大学 | B+(3★) |
工商管理 | 安徽工业大学 | B+(3★) |
安徽工业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类别为机械类,隶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4年安徽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全国共招生247人,学费为5720元/年。
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应用现代工具和管理技术,能胜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工作,服务于机械、冶金等行业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业技术骨干。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表述如下: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共道德与职业道德。 2)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相关工程科学研究。 3)善于应用现代工具和管理技术,能胜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4)具有团队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承担负责人或成员角色,能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与合作。 5)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勇于创新和实践,不断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