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安徽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34位,实力仅次于安徽大学;在安徽省内排名第3位,排在安徽理工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安徽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61所大学上榜。其中,安徽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位列全国第34名,仅排在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2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昆明理工大学 | A(5★) | 云南 |
2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A(5★) | 浙江 |
2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重庆大学 | A(5★) | 重庆 |
3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合肥工业大学 | B++(4★) | 安徽 |
3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安徽大学 | B++(4★) | 安徽 |
3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安徽工业大学 | B++(4★) | 安徽 |
3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安徽理工大学 | B++(4★) | 安徽 |
3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北京理工大学 | B++(4★) | 北京 |
3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B++(4★) | 北京 |
3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4★) | 北京 |
3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厦门大学 | B++(4★) | 福建 |
在安徽省,共有7所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安徽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位列安徽省内第3名,超越了安徽理工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合肥工业大学 | B++(4★) | 合肥市 | 34 |
2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安徽大学 | B++(4★) | 合肥市 | 34 |
3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安徽工业大学 | B++(4★) | 马鞍山市 | 34 |
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安徽理工大学 | B++(4★) | 淮南市 | 34 |
5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安徽工程大学 | B++(4★) | 芜湖市 | 84 |
6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安徽师范大学 | B+(3★) | 芜湖市 | 120 |
7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安庆师范大学 | B+(3★) | 安庆市 | 120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安徽工业大学共有39个专业上榜。其中,安徽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能源与动力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自动化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安徽工业大学 | A(5★)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安徽工业大学 | A+(4★) |
工业工程 | 安徽工业大学 | B++(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安徽工业大学 | B++(4★)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安徽工业大学 | B++(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安徽工业大学 | B++(4★) |
应用化学 | 安徽工业大学 | B++(4★) |
自动化 | 安徽工业大学 | B++(4★) |
会计学 | 安徽工业大学 | B++(4★)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安徽工业大学 | B++(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安徽工业大学 | B++(4★) |
安徽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类别为化工与制药类,隶属于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24年安徽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全国共招生126人,学费为5720元/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适应化学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备扎实的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通晓化工生产原理,掌握化工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规范、团队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煤加工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和制药工程等化工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化工、能源、材料和制药等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工艺过程控制、产品研制与开发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工程师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培养能在化工、能源和制药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尤其在煤化工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1. 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2. 具有良好的工程基础知识、系统的化工基础理论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化工专业技能,能够运用化工工程技术原则和专业知识,对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出可行的解决方案;3. 能够组织、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化工技术问题;4. 具有对化工过程中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5.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团队中工作,并能在队员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或担任领导角色;6.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通过继续教育或自主学习等途径,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提升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