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6位,实力仅次于吉林体育学院。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3所大学上榜。其中,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位列全国第6名,仅排在吉林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2 | 运动人体科学 | 广州体育学院 | A+(5★) | 广东 |
2 | 运动人体科学 | 南京体育学院 | A+(5★) | 江苏 |
2 | 运动人体科学 | 沈阳体育学院 | A+(5★) | 辽宁 |
2 | 运动人体科学 | 上海体育大学 | A+(5★) | 上海 |
6 | 运动人体科学 | 吉林体育学院 | B++(4★) | 吉林 |
6 | 运动人体科学 | 成都体育学院 | B++(4★) | 四川 |
8 | 运动人体科学 | 首都体育学院 | B++(4★) | 北京 |
8 | 运动人体科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B++(4★) | 湖南 |
8 | 运动人体科学 | 天津体育学院 | B++(4★) | 天津 |
11 | 运动人体科学 | 河南师范大学 | B+(3★) | 河南 |
11 | 运动人体科学 | 武汉体育学院 | B+(3★) | 湖北 |
在四川省,共有1所高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成都体育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位列四川省内第1名。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运动人体科学 | 成都体育学院 | B++(4★) | 成都市 | 6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成都体育学院共有18个专业上榜。其中,成都体育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运动训练、舞蹈表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康复治疗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体育教育 | 成都体育学院 | A+(6★) |
运动康复 | 成都体育学院 | A+(5★)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成都体育学院 | A+(5★) |
运动训练 | 成都体育学院 | A+(5★) |
舞蹈表演 | 成都体育学院 | A(4★) |
运动人体科学 | 成都体育学院 | B++(4★)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成都体育学院 | A+(4★) |
康复治疗学 | 成都体育学院 | B++(4★) |
旅游管理 | 成都体育学院 | A(4★) |
中医学 | 成都体育学院 | B++(4★) |
经济学 | 成都体育学院 | A(4★) |
成都体育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类别为体育学类,隶属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2024年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全国共招生55人,学费为5760元/年。
专业简介该专业现有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余人,硕士生导师18人、博士生导师3人。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等专家。专业教学团队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建有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20多个教学实验室,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运动人体科学为四川省高等本科特色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实验中心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招收运动人体专业硕士研究生和体育学(运动干预与健康促进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促进人体健康”为目标,以“体育科研、健康管理、体质测评、运动伤害防护”为核心知识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体育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相关宣教、科研、健康管理、运动伤害防护、国民体质监测以及全民健身指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人体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健康与运动营养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医务监督、健康管理学、健康体检、国民体质监测、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运动伤害防护、运动创伤学、现场急救、康复医学概论、郑氏推拿学、中医传统疗法、中医养生学、运动疗法、健康体适能、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肌肉训练、大众健身方法等。其中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伤科推拿学、运动解剖学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学制 四年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就业方向 体育科研所体育科研工作者、运动队保健人员,运动队科研教练,中小学体育保健和生理卫生学教师,国民体质研究机构、体育保健康复部门、健康管理公司、大众健身及户外运动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业者。所在院系 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咨询电话 (028)8509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