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好不好

发布:2025-04-10 15:15:01 新高考网

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38位,实力仅次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四川省内排名第2位,排在成都理工大学之上。

此外,西南石油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还被评为了C类学科专业,为西南石油大学王牌专业之一,实力雄厚,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名列前茅!

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好不好

一、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87所大学上榜。其中,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38名,仅排在深圳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之后。

全国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专业评级省份
3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南开大学B+天津
34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扬州大学B+江苏
3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广东工业大学B+广东
36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深圳大学B+广东
37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B+广东
38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西南石油大学B+四川
39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兰州理工大学B+甘肃
40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长安大学B+陕西
41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西安理工大学B+陕西
41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B+北京
4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南京林业大学B+江苏

2、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四川省,共有3所高校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西南石油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四川省内第2名,超越了成都理工大学。

省内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专业评级城市全国排名
1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西南交通大学B+成都28
2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西南石油大学B+成都38
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成都理工大学B成都59

二、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西南石油大学共有70个专业上榜。其中,西南石油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数字媒体技术、机械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院校名称专业评级
储能科学与工程西南石油大学B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西南石油大学B+
机械电子工程西南石油大学A
数字媒体技术西南石油大学B+
机械工程西南石油大学B+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西南石油大学B+
网络空间安全西南石油大学B+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西南石油大学B+
测绘工程西南石油大学B+
社会工作西南石油大学B+
工业设计西南石油大学B+

三、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西南石油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类别为法学类,隶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2024年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68人,学费为6240元/年。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战略需要,服务学校“一体两翼”能源布局,2016年获批一本招生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019年设置“创新班”,培养新能源行业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依托于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伏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等重要科教平台,通过创新基金、开放实验、课外实践、学科竞赛、互联网+大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光伏技术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专业具有教职工16人,专任教师12人,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2名,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10人次,92%的教师具有国外名校留学经历,教师100%均是博士且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新能源工程基础知识和原理,能够有效承担新能源工程的研发、设计、运行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等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现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竞争力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核心课程: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新能源发电系统检测与控制、光伏发电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与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太阳电池技术、储能原理与技术、氢能开发与利用、半导体物理、工程力学、传热学与传质学。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高真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鑫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优秀学生可以保研,考研录取率接近70%,两届毕业生整体深造率超过50%。深造国内外院校有新南威尔士大学、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西湖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