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上海师范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被软科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80位,实力仅次于汕头大学;在上海市内排名第8位,排在华东理工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上海师范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410所大学上榜。其中,上海师范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位列全国第80名,仅排在天津师范大学和汕头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75 | 视觉传达设计 | 西安工程大学 | A | 陕西 |
76 | 视觉传达设计 | 浙江农林大学 | A | 浙江 |
76 | 视觉传达设计 | 宁波大学 | A | 浙江 |
78 | 视觉传达设计 | 天津师范大学 | A | 天津 |
79 | 视觉传达设计 | 汕头大学 | A | 广东 |
80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师范大学 | A | 上海 |
81 | 视觉传达设计 | 海南师范大学 | B+ | 海南 |
82 | 视觉传达设计 | 西安美术学院 | B+ | 陕西 |
83 | 视觉传达设计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湖南 |
84 | 视觉传达设计 | 成都大学 | B+ | 四川 |
84 | 视觉传达设计 | 重庆大学 | B+ | 重庆 |
在上海市,共有18所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上海师范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位列上海市内第8名,超越了华东理工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视觉传达设计 | 同济大学 | A+ | 上海 | 2 |
2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上海 | 4 |
3 | 视觉传达设计 | 东华大学 | A+ | 上海 | 7 |
4 | 视觉传达设计 | 华东师范大学 | A+ | 上海 | 14 |
5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大学 | A | 上海 | 28 |
6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A | 上海 | 41 |
7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理工大学 | A | 上海 | 49 |
8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师范大学 | A | 上海 | 80 |
9 | 视觉传达设计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上海 | 97 |
10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 B+ | 上海 | 126 |
11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B+ | 上海 | 126 |
12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建桥学院 | B+ | 上海 | 186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杉达学院 | B+ | 上海 | 193 |
14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 B+ | 上海 | 237 |
15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海事大学 | B | 上海 | 287 |
16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B | 上海 | 315 |
17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 B | 上海 | 324 |
18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商学院 | B | 上海 | 356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上海师范大学共有75个专业上榜。其中,上海师范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生物科学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日语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社会工作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化学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师范大学 | A |
人力资源管理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财务管理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行政管理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通信工程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上海师范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类别为经济学类,隶属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前身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创建于1992年,同年招收第一届专科生,1994年升为装潢艺术设计本科。2002年4月美术学院成立艺术设计系,下设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2013年在原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基础上转型设立,专业通过多年积淀逐步创建了日趋成熟的科研、创作、实践和教学多位一体的教学课程新体系,形成了在上海及华东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学术团队,在教学科研、课题项目、毕业生就业、国际交流等都方面逐渐为社会所认可。专业目前拥有14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拥有市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3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