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合肥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103位,实力仅次于成都工业学院;在安徽省内排名第7位,排在淮南师范学院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合肥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221所大学上榜。其中,合肥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位列全国第103名,仅排在重庆文理学院和成都工业学院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97 | 商务英语 | 山东政法学院 | B+ | 山东 |
97 | 商务英语 | 宁波工程学院 | B+ | 浙江 |
97 | 商务英语 | 南宁师范大学 | B+ | 广西 |
101 | 商务英语 | 重庆文理学院 | B+ | 重庆 |
101 | 商务英语 | 成都工业学院 | B+ | 四川 |
103 | 商务英语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安徽 |
105 | 商务英语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B+ | 江苏 |
106 | 商务英语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B+ | 广东 |
106 | 商务英语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B+ | 湖北 |
106 | 商务英语 | 黄冈师范学院 | B+ | 湖北 |
106 | 商务英语 | 江苏理工学院 | B+ | 江苏 |
在安徽省,共有13所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合肥师范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位列安徽省内第7名,超越了淮南师范学院。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商务英语 | 安徽财经大学 | A | 蚌埠 | 33 |
2 | 商务英语 | 滁州学院 | B+ | 滁州 | 63 |
3 | 商务英语 | 铜陵学院 | B+ | 铜陵 | 74 |
4 | 商务英语 | 安徽工业大学 | B+ | 马鞍山 | 76 |
5 | 商务英语 | 淮北师范大学 | B+ | 淮北 | 83 |
6 | 商务英语 | 安庆师范大学 | B+ | 安庆 | 86 |
7 | 商务英语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合肥 | 103 |
8 | 商务英语 | 淮南师范学院 | B | 淮南 | 134 |
9 | 商务英语 |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 B | 合肥 | 178 |
10 | 商务英语 | 巢湖学院 | B | 合肥 | 187 |
11 | 商务英语 | 池州学院 | B | 池州 | 187 |
12 | 商务英语 | 宿州学院 | B | 宿州 | 195 |
13 | 商务英语 | 亳州学院 | B | 亳州 | 213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合肥师范学院共有40个专业上榜。其中,合肥师范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食品质量与安全、美术学、应用统计学、网络工程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音乐学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经济统计学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网络与新媒体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美术学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商务英语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应用统计学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网络工程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音乐表演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学前教育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合肥师范学院的商务英语隶属于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24年合肥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在全国共招生80人,学费为4600元/年。
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是安徽省唯一开设旅游管理课程的英语本科专业,有着深厚的办学经验积淀,是贯彻安徽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关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安徽省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新专业,同时也是安徽省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创新举措,获省级质量工程《英语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本专业以英语语言文学和管理学为依托、以社会(行业)需求为导向,将英语语言技能与旅游管理技能无缝对接,培养职业取向明确、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旅游管理的创新性、应用型管理人才。 学院目前已建有一批优秀的涉外旅游管理、涉外酒店管理实习、实践及就业基地,万豪国际集团(上海)(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万达环球国旅、中青旅等著名企业董事长、亚太区人事总监等担任兼职教授,并与我校签订订单式实习-就业协议。岗位实践证明,本专业的学生素质能力、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远远高于国内同类院校,现已有多人成为初级管理人才,数人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受到业界高管的青睐以及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