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好不好?排名怎么样

发布:2025-04-28 18:03:19 新高考网

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53位,实力仅次于重庆邮电大学;在安徽省内排名第3位,排在安徽理工大学之上。

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好不好?排名怎么样

一、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25所大学上榜。其中,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位列全国第53名,仅排在重庆邮电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省份
23测控技术与仪器西安理工大学B++(4★)陕西
23测控技术与仪器西南石油大学B++(4★)四川
23测控技术与仪器天津理工大学B++(4★)天津
23测控技术与仪器昆明理工大学B++(4★)云南
23测控技术与仪器重庆邮电大学B++(4★)重庆
53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徽工业大学B++(4★)安徽
53测控技术与仪器中国农业大学B++(4★)北京
53测控技术与仪器北京科技大学B++(4★)北京
53测控技术与仪器北京工业大学B++(4★)北京
53测控技术与仪器贵州大学B++(4★)贵州
53测控技术与仪器河南科技大学B++(4★)河南

2、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安徽省,共有7所高校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安徽工业大学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位列安徽省内第3名,超越了安徽理工大学。

省内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城市全国排名
1测控技术与仪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5★)合肥市15
2测控技术与仪器合肥工业大学B++(4★)合肥市23
3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徽工业大学B++(4★)马鞍山市53
4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徽理工大学B++(4★)淮南市23
5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徽大学B+(3★)合肥市77
6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徽工程大学B+(3★)芜湖市77
7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徽建筑大学B+(3★)合肥市103

二、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安徽工业大学共有39个专业上榜。其中,安徽工业大学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会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
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徽工业大学B++(4★)
应用化学安徽工业大学B++(4★)
自动化安徽工业大学B++(4★)
会计学安徽工业大学B++(4★)
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徽工业大学B++(4★)
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徽工业大学B++(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徽工业大学B++(4★)
经济学安徽工业大学B++(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安徽工业大学B++(4★)
金融学安徽工业大学B++(4★)
土木工程安徽工业大学B++(4★)

三、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类别为仪器类,隶属于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年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全国共招生101人,学费为5720元/年。

一:专业概况安徽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成立于1978年,是安徽工业大学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目前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实验设备丰富,具备良好的专业培养条件。2008年本专业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2013年入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安徽省一流专业。二: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能在过程参数检测与控制、自动化仪表及装置设计与制造、流程工业自动化工程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运维和管理等方面工作,服务于冶金、化工、能源等行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专门技术人才。三:师资力量测控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22人,教授9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2人,5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近年来,主持及参与了各类教学、科研课题50余项,科研经费长年位于电气学院前列。四: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仪器专业长期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至上,以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为追求,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放在首位。本专业的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智能汽车竞赛等大赛中斩获国际级、国家级奖项。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其中约30%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继续升造,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在学校各专业中始终名列前茅。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设计院、高新企业、科技公司从事研发、运维、技术支持和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