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好不好

发布:2025-05-01 09:55:56 新高考网

常州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常州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26位,实力仅次于南京工业大学;在江苏省内排名第5位,排在江苏科技大学之上。

常州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好不好

一、常州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常州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常州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56所大学上榜。其中,常州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26名,仅排在南京工业大学和河海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省份
13金属材料工程内蒙古科技大学B++(4★)内蒙古
13金属材料工程青岛科技大学B++(4★)山东
13金属材料工程西安工业大学B++(4★)陕西
26金属材料工程河海大学B++(4★)江苏
26金属材料工程南京工业大学B++(4★)江苏
26金属材料工程常州大学B++(4★)江苏
26金属材料工程江苏科技大学B++(4★)江苏
26金属材料工程沈阳大学B++(4★)辽宁
26金属材料工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B++(4★)辽宁
26金属材料工程华东理工大学B++(4★)上海
33金属材料工程安徽工业大学B+(3★)安徽

2、常州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江苏省,共有7所高校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常州大学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位列江苏省内第5名,超越了江苏科技大学。

省内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城市全国排名
1金属材料工程南京理工大学A(5★)南京市8
2金属材料工程河海大学B++(4★)南京市26
3金属材料工程江苏大学B++(4★)镇江市13
4金属材料工程南京工业大学B++(4★)南京市26
5金属材料工程常州大学B++(4★)常州市26
6金属材料工程江苏科技大学B++(4★)镇江市26
7金属材料工程东南大学B+(3★)南京市46

二、常州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常州大学共有39个专业上榜。其中,常州大学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休闲体育、能源化学工程、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
休闲体育常州大学A+(4★)
能源化学工程常州大学B++(4★)
金属材料工程常州大学B++(4★)
安全工程常州大学B++(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常州大学B++(4★)
人力资源管理常州大学B++(4★)
社会工作常州大学B++(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常州大学B++(4★)

三、常州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简介

常州大学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类别为材料类,隶属于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年常州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70人,学费为5800元/年。

一、专业介绍简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办学可追溯至1981年江苏化工学院的金工教研室,2000年成立本专业。专业拥有国家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实验平台,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依托学科2005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8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工程技术知识,能在金属材料的开发、制备、成形、材料保护、改性与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办学定位:金属材料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柱,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国防军工、冶金机电等各行业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常州大学“大工程观”办学特色,遵循“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家国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面向江苏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专业立足地方,面向新材料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想信念坚定、家国情怀深厚、品德修养高尚、科学研究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国际视野宽,能在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相关领域从事相关技术开发、工艺和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尤其在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防护领域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金属材料的设计制造、材料表面改性以及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在机械与化工、能源与环境、电子与信息、冶金与矿山、电力与动力和国防建设等领域,以及汽车、石油化工、半导体等行业中的应用,能从事材料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和材料的检测、失效分析等技术监督工作。在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阶段可从事材料表面工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新材料基础理论、设计、制造与分析测试等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