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南京邮电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34位,实力仅次于南京师范大学;在江苏省内排名第5位,排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南京邮电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14所大学上榜。其中,南京邮电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位列全国第34名,仅排在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长沙理工大学 | B++(4★) | 湖南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东北师范大学 | B++(4★) | 吉林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吉林财经大学 | B++(4★) | 吉林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江苏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南京师范大学 | B++(4★) | 江苏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江苏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B++(4★) | 江苏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常州大学 | B++(4★) | 江苏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B++(4★) | 江苏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B++(4★) | 内蒙古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华东师范大学 | B++(4★) | 上海 |
在江苏省,共有8所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南京邮电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位列江苏省内第5名,超越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人力资源管理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南京市 | 34 |
2 | 人力资源管理 | 南京师范大学 | B++(4★) | 南京市 | 34 |
3 | 人力资源管理 | 河海大学 | A(4★) | 南京市 | 16 |
4 | 人力资源管理 | 中国矿业大学 | A(4★) | 徐州市 | 16 |
5 | 人力资源管理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南京市 | 34 |
6 | 人力资源管理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B++(4★) | 南京市 | 34 |
7 | 人力资源管理 | 常州大学 | B++(4★) | 常州市 | 34 |
8 | 人力资源管理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B++(4★) | 苏州市 | 34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南京邮电大学共有47个专业上榜。其中,南京邮电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教育技术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广告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物联网工程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A(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人力资源管理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工商管理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自动化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应用物理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南京邮电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类别为工商管理类,隶属于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2024年南京邮电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全国共招生30人,学费为5720元/年。
行业和市场不断发生颠覆性变革,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为基础,研究人力资源的获得、开发、使用、管理和培养的现代新兴管理学科,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个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又极富挑战的职业。本专业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专业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核心能力。本专业拥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治学严谨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立足就业,以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以较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打造本专业学生的特色。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适宜在国家机关、金融机构、集团公司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行政管理工作,亦可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咨询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研究或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