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21位,实力仅次于北京科技大学;在北京市内排名第5位,排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自动化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206所大学上榜。其中,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专业位列全国第21名,仅排在北京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11 | 自动化 | 南京理工大学 | A+(6★) | 江苏 |
11 | 自动化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6★) | 江苏 |
11 | 自动化 | 西北工业大学 | A+(6★) | 陕西 |
21 | 自动化 | 合肥工业大学 | A(5★) | 安徽 |
21 | 自动化 | 北京科技大学 | A(5★) | 北京 |
21 | 自动化 | 北京邮电大学 | A(5★) | 北京 |
21 | 自动化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A(5★) | 北京 |
21 | 自动化 | 华南理工大学 | A(5★) | 广东 |
21 | 自动化 | 河南科技大学 | A(5★) | 河南 |
21 | 自动化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A(5★) | 黑龙江 |
21 | 自动化 | 武汉科技大学 | A(5★) | 湖北 |
在北京市,共有17所高校的自动化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北京邮电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位列北京市内第5名,超越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自动化 | 清华大学 | A++(8★) | 海淀区 | 1 |
2 | 自动化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7★) | 海淀区 | 4 |
3 | 自动化 | 北京理工大学 | A++(7★) | 海淀区 | 4 |
4 | 自动化 | 北京科技大学 | A(5★) | 海淀区 | 21 |
5 | 自动化 | 北京邮电大学 | A(5★) | 海淀区 | 21 |
6 | 自动化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A(5★) | 昌平区 | 21 |
7 | 自动化 | 中国农业大学 | B++(4★) | 海淀区 | 112 |
8 | 自动化 | 北京交通大学 | B++(4★) | 海淀区 | 41 |
9 | 自动化 | 北京化工大学 | B++(4★) | 朝阳区 | 41 |
10 | 自动化 | 北京工业大学 | B++(4★) | 朝阳区 | 41 |
11 | 自动化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B++(4★) | 昌平区 | 112 |
12 | 自动化 | 北京建筑大学 | B++(4★) | 大兴区 | 112 |
13 | 自动化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B++(4★) | 海淀区 | 41 |
14 | 自动化 | 北方工业大学 | B++(4★) | 石景山区 | 41 |
15 | 自动化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4★) | 大兴区 | 41 |
16 | 自动化 | 北京林业大学 | B+(3★) | 海淀区 | 180 |
17 | 自动化 | 中央民族大学 | B+(3★) | 海淀区 | 180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北京邮电大学共有40个专业上榜。其中,北京邮电大学的自动化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档次为中国一流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商管理、邮政工程、邮政管理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北京邮电大学 | A+(5★) |
电子信息工程 | 北京邮电大学 | A+(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北京邮电大学 | A+(5★)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邮电大学 | A+(5★) |
工商管理 | 北京邮电大学 | A+(5★) |
自动化 | 北京邮电大学 | A(5★) |
邮政工程 | 北京邮电大学 | A++(4★) |
邮政管理 | 北京邮电大学 | A++(4★)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北京邮电大学 | B++(4★) |
物联网工程 | 北京邮电大学 | A+(4★)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北京邮电大学 | B++(4★) |
北京邮电大学的自动化专业类别为自动化类,隶属于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本专业培养具有人工智能、信息处理与大数据分析、人机交互、控制网络应用等工程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能在自动化系统、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应用的研究与开发。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科技产业公司及政府机关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与研制、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我院及其他院校相关硕士、博士专业继续学习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