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60位,实力仅次于长春师范大学;在江苏省内排名第5位,排在南京农业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355所大学上榜。其中,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全国第60名,仅排在长春师范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东北师范大学 | B++(4★) | 吉林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吉林农业大学 | B++(4★) | 吉林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长春理工大学 | B++(4★) | 吉林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吉林师范大学 | B++(4★) | 吉林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长春师范大学 | B++(4★) | 吉林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江苏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4★) | 江苏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江南大学 | B++(4★) | 江苏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师范大学 | B++(4★) | 江苏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河海大学 | B++(4★) | 江苏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中国矿业大学 | B++(4★) | 江苏 |
在江苏省,共有24所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南京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江苏省内第5名,超越了南京农业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大学 | A+(6★) | 南京市 | 8 |
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东南大学 | A+(6★) | 南京市 | 8 |
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苏州大学 | A(5★) | 苏州市 | 27 |
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邮电大学 | A(5★) | 南京市 | 27 |
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南京市 | 60 |
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农业大学 | B++(4★) | 南京市 | 206 |
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4★) | 南京市 | 60 |
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江南大学 | B++(4★) | 无锡市 | 60 |
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师范大学 | B++(4★) | 南京市 | 60 |
1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河海大学 | B++(4★) | 南京市 | 60 |
1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扬州大学 | B++(4★) | 扬州市 | 206 |
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中国矿业大学 | B++(4★) | 徐州市 | 60 |
1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林业大学 | B++(4★) | 南京市 | 60 |
1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江苏大学 | B++(4★) | 镇江市 | 60 |
1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工业大学 | B++(4★) | 南京市 | 206 |
1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B++(4★) | 南京市 | 60 |
1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B++(4★) | 南京市 | 60 |
1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通大学 | B++(4★) | 南通市 | 206 |
1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常州大学 | B++(4★) | 常州市 | 206 |
2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江苏科技大学 | B++(4★) | 镇江市 | 60 |
2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审计大学 | B++(4★) | 南京市 | 60 |
2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苏州科技大学 | B++(4★) | 苏州市 | 206 |
2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江苏海洋大学 | B++(4★) | 连云港市 | 60 |
2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财经大学 | B+(3★) | 南京市 | 285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南京理工大学共有64个专业上榜。其中,南京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应用化学、通信工程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土木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应用化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通信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法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会计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B++(4★) |
南京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类别为计算机类,隶属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