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武汉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被软科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57位,实力仅次于新疆大学;在湖北省内排名第4位,排在华中师范大学之上。
此外,武汉理工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还被评为了C-类学科专业,为武汉理工大学王牌专业之一,实力雄厚,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名列前茅!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武汉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329所大学上榜。其中,武汉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57名,仅排在陕西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52 | 软件工程 | 东华大学 | A | 上海 |
53 | 软件工程 | 重庆邮电大学 | A | 重庆 |
54 | 软件工程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A | 江苏 |
55 | 软件工程 | 陕西师范大学 | A | 陕西 |
56 | 软件工程 | 新疆大学 | A | 新疆 |
57 | 软件工程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湖北 |
58 | 软件工程 | 广东工业大学 | A | 广东 |
58 | 软件工程 | 广州大学 | A | 广东 |
60 | 软件工程 | 华中师范大学 | A | 湖北 |
61 | 软件工程 | 华东理工大学 | A | 上海 |
61 | 软件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A | 山东 |
在湖北省,共有19所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武汉理工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位列湖北省内第4名,超越了华中师范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软件工程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武汉 | 14 |
2 | 软件工程 | 武汉大学 | A | 武汉 | 20 |
3 | 软件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A | 武汉 | 42 |
4 | 软件工程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武汉 | 57 |
5 | 软件工程 | 华中师范大学 | A | 武汉 | 60 |
6 | 软件工程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武汉 | 67 |
7 | 软件工程 | 湖北工业大学 | B+ | 武汉 | 114 |
8 | 软件工程 | 武汉工程大学 | B+ | 武汉 | 120 |
9 | 软件工程 | 湖北大学 | B+ | 武汉 | 154 |
10 | 软件工程 | 武汉轻工大学 | B+ | 武汉 | 173 |
11 | 软件工程 | 中南民族大学 | B+ | 武汉 | 174 |
12 | 软件工程 | 湖北经济学院 | B+ | 武汉 | 182 |
13 | 软件工程 | 长江大学 | B+ | 荆州 | 185 |
14 | 软件工程 | 武汉纺织大学 | B+ | 武汉 | 190 |
15 | 软件工程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B | 武汉 | 240 |
16 | 软件工程 | 黄冈师范学院 | B | 黄冈 | 257 |
17 | 软件工程 | 湖北师范大学 | B | 黄石 | 259 |
18 | 软件工程 | 武汉商学院 | B | 武汉 | 274 |
19 | 软件工程 | 湖北理工学院 | B | 黄石 | 326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武汉理工大学共有96个专业上榜。其中,武汉理工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自动化、运动训练、地理信息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市场营销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统计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自动化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运动训练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软件工程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地理信息科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金融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汉语国际教育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法语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武汉理工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类别为经济学类,隶属于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信息化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优良人文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系统掌握现代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软件工程问题,能根据工程需要自主学习并优化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高层次复合型软件工程科研、技术及管理卓越人才。就业介绍:近5年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2届毕业生312人,升学与出国(境)95人,其中免试推荐研究生6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