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好不好?排名怎么样

发布:2025-05-21 06:45:43 新高考网

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38位,实力仅次于电子科技大学;在安徽省内排名第2位,排在安徽大学之上。

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好不好?排名怎么样

一、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213所大学上榜。其中,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38名,仅排在电子科技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省份
22电子信息工程北方民族大学A(5★)宁夏
22电子信息工程齐鲁工业大学A(5★)山东
22电子信息工程上海理工大学A(5★)上海
22电子信息工程上海纽约大学A(5★)上海
22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技大学A(5★)四川
38电子信息工程合肥工业大学B++(4★)安徽
38电子信息工程安徽大学B++(4★)安徽
38电子信息工程淮北师范大学B++(4★)安徽
38电子信息工程北京化工大学B++(4★)北京
38电子信息工程北京工业大学B++(4★)北京
38电子信息工程北方工业大学B++(4★)北京

2、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安徽省,共有9所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合肥工业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位列安徽省内第2名,超越了安徽大学。

省内排名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城市全国排名
1电子信息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7★)合肥市2
2电子信息工程合肥工业大学B++(4★)合肥市38
3电子信息工程安徽大学B++(4★)合肥市38
4电子信息工程安徽师范大学B++(4★)芜湖市89
5电子信息工程安徽理工大学B++(4★)淮南市89
6电子信息工程安徽工程大学B++(4★)芜湖市89
7电子信息工程淮北师范大学B++(4★)淮北市38
8电子信息工程安徽建筑大学B++(4★)合肥市89
9电子信息工程安徽工业大学B+(3★)马鞍山市141

二、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合肥工业大学共有72个专业上榜。其中,合肥工业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工商管理、工业设计、环境设计、会计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档次(研究型)
城乡规划合肥工业大学B++(4★)
食品科学与工程合肥工业大学B++(4★)
化学工程与工艺合肥工业大学B++(4★)
工商管理合肥工业大学B++(4★)
工业设计合肥工业大学B++(4★)
电子信息工程合肥工业大学B++(4★)
环境设计合肥工业大学B++(4★)
会计学合肥工业大学B++(4★)
土木工程合肥工业大学B++(4★)
机械工程合肥工业大学B++(4★)
市场营销合肥工业大学B++(4★)

三、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别为电子信息类,隶属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4年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120人,学费为6050元/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于1958年建立的无线电技术专业,获批建设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是合肥工业大学的特色专业,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办学特色鲜明。本专业分为信号检测与控制、多媒体信息处理、雷达与电子对抗等三个方向。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消费电子、通信传输、雷达与电子对抗、安防监控、智能制造等领域,培养“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胜任电子信息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军和骨干人才。学生毕业五年后应达到如下职业能力目标:LG1.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信息相关理论和技术,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和创新开发,胜任电子信息产品和系统的方案设计工程师、硬件设计工程师、软件设计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或者项目经理等岗位工作,工作经验丰富。LG2.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坚守职业规范,坚持公众利益优先。LG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善于沟通、交流、合作,能在团队中担任骨干或领导。LG4.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积极学习、主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就业方向从事信号检测与控制、多媒体信息处理、雷达与电子对抗等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从事无线通信、视频监控、导航与定位、物联网、智能家电、智能制造以及国防电子等行业的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生产、制造、管理等工作;可进一步深造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特色“厚基础、强能力、尚创新”。本专业在注重数理基础、专业基础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加强电路分析设计能力、信号分析和处理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电子信息系统软硬件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