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同济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13位,实力仅次于西安美术学院;在上海市内排名第2位,排在华东师范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同济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46所大学上榜。其中,同济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位列全国第13名,仅排在西安美术学院和陕西科技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A+(4★) | 江西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大连工业大学 | A+(4★) | 辽宁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A+(4★) | 内蒙古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陕西科技大学 | A+(4★) | 陕西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西安美术学院 | A+(4★) | 陕西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同济大学 | A+(4★) | 上海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大学 | A+(4★) | 上海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天津工业大学 | A+(4★) | 天津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云南大学 | A+(4★) | 云南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云南民族大学 | A+(4★) | 云南 |
13 | 视觉传达设计 | 云南艺术学院 | A+(4★) | 云南 |
在上海市,共有10所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同济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位列上海市内第2名,超越了华东师范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交通大学 | B++(4★) | 闵行区 | 42 |
2 | 视觉传达设计 | 同济大学 | A+(4★) | 杨浦区 | 13 |
3 | 视觉传达设计 | 华东师范大学 | B++(4★) | 普陀区 | 42 |
4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大学 | A+(4★) | 宝山区 | 13 |
5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理工大学 | B++(4★) | 杨浦区 | 42 |
6 | 视觉传达设计 | 东华大学 | B++(4★) | 长宁区 | 42 |
7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B++(4★) | 奉贤区 | 42 |
8 | 视觉传达设计 | 华东理工大学 | B+(3★) | 徐汇区 | 83 |
9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师范大学 | B+(3★) | 徐汇区 | 116 |
10 | 视觉传达设计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B+(3★) | 松江区 | 116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同济大学共有101个专业上榜。其中,同济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物流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戏剧影视文学、地质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同济大学 | B++(4★)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同济大学 | B++(4★)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同济大学 | A(4★) |
物流工程 | 同济大学 | B++(4★)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同济大学 | B++(4★) |
视觉传达设计 | 同济大学 | A+(4★) |
戏剧影视文学 | 同济大学 | B++(4★) |
地质学 | 同济大学 | B++(4★) |
物流管理 | 同济大学 | A(4★) |
口腔医学 | 同济大学 | B++(4★) |
土地资源管理 | 同济大学 | B++(4★) |
同济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类别为设计学类,隶属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专业课程包括:强调从概念创意到设计发展、到最后实施的完整设计过程的图形与符号、动态与媒介、信息与传达、交互与系统、整合设计等专业设计类课程;强调技能训练的印刷、摄影、摄像、三维动画、创意编程、开源硬件等技术实践类课程;以及为研究生学习作准备,如设计史、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导论、传播理论、游戏化设计、用户研究、空间叙事等基础理论方法类课程。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从事平面设计、图形界面设计、影视视频包装、互动展示设计、插画设计、新媒体艺术、游戏界面设计、应用程序设计等相关工作,亦有部分毕业生选择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创业。培养特色在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成熟,全球经济向数字化、低碳化转型的语境下, “媒体”也好,“传达”也好,都有了新的内涵。“媒体”可以成为促成某种状态,比如创新、商业成功和更美好生活的工具。她既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数字的;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甚至信息、产品、服务、建筑、城市、系统,都可以成为广义的媒体或是媒介。而传达,则是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自然的沟通和交互方式。2014年,同济把视觉传达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两个方向合并为“媒体与传达设计”,希望能在一个新的视角下,开始这个学科方向新的探索;目前专业方向集教学、实践和科研为一体,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使数字信息人性化、人文化、艺术化和勇于探索新媒介下创新设计可能性的设计师和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