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软科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13位,实力仅次于武汉大学;在江苏省内排名第2位,排在苏州大学之上。
此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还被评为了B类学科专业,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牌专业之一,实力雄厚,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名列前茅!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123所大学上榜。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全国第13名,仅排在南开大学和武汉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8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厦门大学 | A | 福建 |
9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北京邮电大学 | A | 北京 |
10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吉林大学 | A | 吉林 |
11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南开大学 | A | 天津 |
12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武汉大学 | A | 湖北 |
13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江苏 |
14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中南大学 | A | 湖南 |
15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华东师范大学 | A | 上海 |
16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华南师范大学 | A | 广东 |
17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西南交通大学 | A | 四川 |
18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上海大学 | A | 上海 |
在江苏省,共有9所高校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江苏省内第2名,超越了苏州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南京大学 | A+ | 南京 | 3 |
2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南京 | 13 |
3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苏州大学 | A | 苏州 | 21 |
4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南京农业大学 | B+ | 南京 | 51 |
5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镇江 | 54 |
6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南京晓庄学院 | B+ | 南京 | 57 |
7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南京工程学院 | B+ | 南京 | 67 |
8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苏州城市学院 | B+ | 苏州 | 72 |
9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淮阴师范学院 | B | 淮安 | 110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有58个专业上榜。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工业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机械工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交通运输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机器人工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工业工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智能制造工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车辆工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工业设计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隶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与器件技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我系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是构建各种电子系统(小到电子表、手机,大到超级计算机、人造卫星)的基础。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微电子”点石成金”的奥秘,领略微波与光子技术“千里眼、顺风耳”的神奇,窥探电子系统神秘的内部世界,实现电子学科的“中国芯”的梦想。愿各位同学志存高远,心怀天下;脚踏实地,潜心学习。这里将是你们孕育理想的摇篮,迈向成功的阶梯。专业培养方向本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专业,发展潜力大。主要培养适应电子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并且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和研究训练,能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研究、设计、生产等方面工作的德才兼备的研究型人才和具有卓越实践能力、综合开发能力和优秀综合素质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主干核心课程 电磁场理论、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应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