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常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178位,实力仅次于南京师范大学;在江苏省内排名第13位,排在江苏海洋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常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213所大学上榜。其中,常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178名,仅排在南京师范大学和湖南工商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178 | 电子信息工程 | 佳木斯大学 | B+(3★) | 黑龙江 |
178 | 电子信息工程 | 华中师范大学 | B+(3★) | 湖北 |
178 | 电子信息工程 | 吉首大学 | B+(3★) | 湖南 |
178 | 电子信息工程 | 湖南工商大学 | B+(3★) | 湖南 |
178 | 电子信息工程 | 南京师范大学 | B+(3★) | 江苏 |
178 | 电子信息工程 | 常州大学 | B+(3★) | 江苏 |
178 | 电子信息工程 | 江苏海洋大学 | B+(3★) | 江苏 |
178 | 电子信息工程 | 江西理工大学 | B+(3★) | 江西 |
178 | 电子信息工程 | 赣南师范大学 | B+(3★) | 江西 |
178 | 电子信息工程 | 沈阳农业大学 | B+(3★) | 辽宁 |
178 | 电子信息工程 | 沈阳化工大学 | B+(3★) | 辽宁 |
在江苏省,共有14所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常州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位列江苏省内第13名,超越了江苏海洋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电子信息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 | A+(5★) | 南京市 | 8 |
2 | 电子信息工程 | 苏州大学 | B++(4★) | 苏州市 | 38 |
3 | 电子信息工程 | 中国矿业大学 | B++(4★) | 徐州市 | 38 |
4 | 电子信息工程 | 南京工业大学 | B++(4★) | 南京市 | 89 |
5 | 电子信息工程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南京市 | 89 |
6 | 电子信息工程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B++(4★) | 南京市 | 38 |
7 | 电子信息工程 | 南通大学 | B++(4★) | 南通市 | 38 |
8 | 电子信息工程 | 江苏科技大学 | B++(4★) | 镇江市 | 89 |
9 | 电子信息工程 | 苏州科技大学 | B++(4★) | 苏州市 | 89 |
10 | 电子信息工程 | 东南大学 | B+(3★) | 南京市 | 141 |
11 | 电子信息工程 | 南京师范大学 | B+(3★) | 南京市 | 178 |
12 | 电子信息工程 | 河海大学 | B+(3★) | 南京市 | 141 |
13 | 电子信息工程 | 常州大学 | B+(3★) | 常州市 | 178 |
14 | 电子信息工程 | 江苏海洋大学 | B+(3★) | 连云港市 | 178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常州大学共有39个专业上榜。其中,常州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区域一流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药学 | 常州大学 | B+(3★) |
视觉传达设计 | 常州大学 | B+(3★) |
应用化学 | 常州大学 | B+(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常州大学 | B+(3★) |
汉语言文学 | 常州大学 | B+(3★) |
电子信息工程 | 常州大学 | B+(3★)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常州大学 | B+(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常州大学 | B+(3★) |
常州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别为电子信息类,隶属于常州大学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2024年常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120人,学费为5800元/年。
一、专业介绍简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身为电工技术教研室,2003年第一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招生,2007年首届学生毕业,2006年与爱尔兰梅努斯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法,2015年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点,2021年获得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能从事电子信息学科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其同时具备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实践能力、综合知识、系统观念、协作品质和创新精神。通过学习,学生具有从事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变换技术,电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电子通信设备、信息系统与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专业成立以来,学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全国智能车大赛全国二等奖10项,其余各类省级竞赛70多项;电子141获江苏省优秀班级;考研达线率每届均超过30%。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20.8%),副高级职称4人(18.18%),中级职称13人(59.1%);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81.8%。本专业教师中11人(50%)具有工程实践或企业合作项目经历,6人(27.27%)具有海外留学经历,1人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1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教师获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常州市“师德标兵”2人,常州大学“教学名师”2人、“师德标兵”2人、“常宝教学名师奖”2人、“我最喜爱教师”4人次。办学定位:根据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和社会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石油化工背景和智能电子测量及应用技术优势,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重在培养适应国家智能信息化发展规划、石油石化行业乃至长三角特色产业需求,就业与适应能力突出,与电子、能源、制造等企业展开密切合作,能够支撑、适应、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地方,面向江苏、长三角地区及石油石化行业发展需求,按照“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实现多学科融合、提高工程应用能力”的新工科专业建设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竞赛及项目化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想信念坚定、爱国情怀深厚、品德修养高尚、科学研究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国际视野宽,能在电子测量、智能控制及信号处理方面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技术管理等工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就业领域:本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及其它信息类服务行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子、通信、仪器仪表、计算机、金融等行业领域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及管理工作。研究生阶段研修学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继续在电路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相关二级学科硕士专业研修。职业发展预期:电子信息领域企业单位的生产、研发、质检部门经理、技术骨干;政府、银行、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