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10位,实力仅次于福建师范大学;在广东省内排名第1位,排在中山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99所大学上榜。其中,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位列全国第10名,仅排在福建师范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7 | 汉语言文学 | 南开大学 | A++(7★) | 天津 |
10 | 汉语言文学 | 安徽大学 | A+(6★) | 安徽 |
10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A+(6★) | 北京 |
10 | 汉语言文学 | 北京语言大学 | A+(6★) | 北京 |
10 | 汉语言文学 | 福建师范大学 | A+(6★) | 福建 |
10 | 汉语言文学 | 暨南大学 | A+(6★) | 广东 |
10 | 汉语言文学 | 贵州大学 | A+(6★) | 贵州 |
10 | 汉语言文学 | 河南大学 | A+(6★) | 河南 |
10 | 汉语言文学 | 武汉大学 | A+(6★) | 湖北 |
10 | 汉语言文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A+(6★) | 湖北 |
10 | 汉语言文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A+(6★) | 湖南 |
在广东省,共有11所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暨南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位列广东省内第1名,超越了中山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汉语言文学 | 暨南大学 | A+(6★) | 广州市 | 10 |
2 | 汉语言文学 | 中山大学 | A(5★) | 广州市 | 50 |
3 | 汉语言文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A(5★) | 广州市 | 28 |
4 | 汉语言文学 | 广州大学 | A(5★) | 广州市 | 50 |
5 | 汉语言文学 | 汕头大学 | A(5★) | 汕头市 | 28 |
6 | 汉语言文学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A(5★) | 广州市 | 50 |
7 | 汉语言文学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B++(4★) | 广州市 | 64 |
8 | 汉语言文学 | 东莞理工学院 | B++(4★) | 东莞市 | 64 |
9 | 汉语言文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B++(4★) | 湛江市 | 114 |
10 | 汉语言文学 | 深圳大学 | B+(3★) | 深圳市 | 151 |
11 | 汉语言文学 | 佛山大学 | B+(3★) | 佛山市 | 176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暨南大学共有97个专业上榜。其中,暨南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档次为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药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经济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新闻学 | 暨南大学 | A++(7★) |
国际政治 | 暨南大学 | A+(6★) |
财务管理 | 暨南大学 | A+(6★) |
药学 | 暨南大学 | A+(6★) |
会计学 | 暨南大学 | A+(6★) |
汉语言文学 | 暨南大学 | A+(6★) |
工商管理 | 暨南大学 | A+(6★) |
经济学 | 暨南大学 | A+(6★) |
生物科学 | 暨南大学 | A+(6★) |
历史学 | 暨南大学 | A+(6★) |
包装工程 | 暨南大学 | A+(5★) |
暨南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类别为中国语言文学类,隶属于暨南大学人文学院。2024年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国共招生155人,学费为6060元/年。
专业代码:050101专业介绍:培养目标:培养能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爱国敬业,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培养能运用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编辑出版、新闻传播、机关秘书、文化宣传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能把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方法技能与相关专业结合起来,从事文艺创作、影视动漫、行政管理、市场策划、广告设计、文职培训、中外翻译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学制四年,专业总学分160,专业总学时3402。掌握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历史、哲学、新闻、法学、艺术、经济、管理、教育、心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古今汉语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力,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能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收集、分析资料,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汉语言文学素养,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批评能力,具有熟练运用标准中文进行沟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文体写作能力和文学文体创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新闻报道、采访编辑以及办公室文秘、行政助理的能力。掌握系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具备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了解我国有关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理解并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具有较强的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能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策划设计能力。课程体系:主干学科由文学与语言学组成。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三大部分。其中基础教育课程包括基础教育选修课、必修课,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具体如:基础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口语表达学、普通逻辑、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海外华文文学、文献检索等必修课,《诗经》导读、《论语》导读等导读选修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和“新文科”知识群。具体如:毕业论文、学年论文、写作训练等必修课,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数字人文与中文智能化、网络文艺与当代文化等“新文科”知识群。在必修课和选修课当中安排部分实践学时,另外在课程体系当中设置创新创业知识群,开设:文化创意与策划、传统文化调查、社会调查、语言使用调查、文史学术技能实训、师范实习等实践课程。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修读年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