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327位,实力仅次于四川师范大学;在四川省内排名第13位,排在西华师范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355所大学上榜。其中,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全国第327名,仅排在四川师范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3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聊城大学 | B+(3★) | 山东 |
3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山西师范大学 | B+(3★) | 山西 |
3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山西农业大学 | B+(3★) | 山西 |
3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B+(3★) | 上海 |
3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川师范大学 | B+(3★) | 四川 |
3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成都理工大学 | B+(3★) | 四川 |
3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西华师范大学 | B+(3★) | 四川 |
3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B+(3★) | 天津 |
3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天津农学院 | B+(3★) | 天津 |
3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西藏民族大学 | B+(3★) | 陕西 |
3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新疆师范大学 | B+(3★) | 新疆 |
在四川省,共有14所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成都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四川省内第13名,超越了西华师范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川大学 | A+(6★) | 成都市 | 8 |
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科技大学 | A+(6★) | 成都市 | 8 |
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西南交通大学 | A(5★) | 成都市 | 50 |
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西南石油大学 | A(5★) | 成都市 | 27 |
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西南财经大学 | B++(4★) | 成都市 | 206 |
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川农业大学 | B++(4★) | 雅安市 | 206 |
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西南民族大学 | B++(4★) | 成都市 | 206 |
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绵阳市 | 60 |
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西华大学 | B++(4★) | 成都市 | 60 |
1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B++(4★) | 成都市 | 60 |
1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成都大学 | B++(4★) | 成都市 | 206 |
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川师范大学 | B+(3★) | 成都市 | 327 |
1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成都理工大学 | B+(3★) | 成都市 | 327 |
1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西华师范大学 | B+(3★) | 南充市 | 327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成都理工大学共有54个专业上榜。其中,成都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区域一流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法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B+(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成都理工大学 | B+(3★) |
经济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B+(3★) |
电子信息工程 | 成都理工大学 | B+(3★) |
法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B+(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成都理工大学 | B+(3★) |
成都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类别为计算机类,隶属于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2024年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国共招生210人,学费为68000元/年。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为基础,是信息科学领域中极具发展前景、充满活力的专业。我校是四川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建立了校企联合实训和人才输送的长效合作机制,旨在培养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高层次IT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