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软科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27位,实力仅次于东北电力大学;在安徽省内排名第1位,排在安徽大学之上。
此外,合肥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还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306所大学上榜。其中,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位列全国第27名,仅排在长沙理工大学和东北电力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2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上海电力大学 | A | 上海 |
2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北京 |
24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辽宁 |
2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长沙理工大学 | A | 湖南 |
2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东北电力大学 | A | 吉林 |
2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安徽 |
2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河海大学 | A | 江苏 |
3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中南大学 | A | 湖南 |
3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南京理工大学 | A | 江苏 |
3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广西大学 | A | 广西 |
3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中国矿业大学 | A | 江苏 |
在安徽省,共有14所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合肥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位列安徽省内第1名,超越了安徽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合肥 | 27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安徽大学 | A | 合肥 | 46 |
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安徽工业大学 | B+ | 马鞍山 | 96 |
4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安徽理工大学 | B+ | 淮南 | 101 |
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安徽工程大学 | B+ | 芜湖 | 153 |
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安徽建筑大学 | B+ | 合肥 | 180 |
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合肥 | 202 |
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安徽农业大学 | B | 合肥 | 231 |
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安徽科技学院 | B | 滁州 | 259 |
1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铜陵学院 | B | 铜陵 | 278 |
1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合肥大学 | B | 合肥 | 284 |
1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淮南师范学院 | B | 淮南 | 288 |
1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皖西学院 | B | 六安 | 300 |
14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阜阳师范大学 | B | 阜阳 | 302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合肥工业大学共有92个专业上榜。其中,合肥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物理、机械工程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工业设计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电子商务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制药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思想政治教育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电子信息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材料物理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机械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金融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机器人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合肥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类别为哲学类,隶属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24年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全国共招生270人,学费为5500元/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国际化沟通与交流能力,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产品研发和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在电气装备制造业、电力工业、能源工业等行业和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工程管理和教育科研等方面工作。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强电为主,强电与弱电结合,电气与电子并重,软件与硬件兼备,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融,形成“理论与实践、设计与综合、工程与创新”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构架。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技术、新能源发电变流技术、特种电机设计及控制、高电压与绝缘等方向具有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