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被软科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17位,实力仅次于东北大学;在安徽省内排名第1位,排在安徽理工大学之上。
此外,合肥工业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还被评为了B+类学科专业,为合肥工业大学王牌专业之一,实力雄厚,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名列前茅!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172所大学上榜。其中,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17名,仅排在华南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12 | 智能制造工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江苏 |
13 | 智能制造工程 | 西南交通大学 | A | 四川 |
14 | 智能制造工程 | 吉林大学 | A | 吉林 |
15 | 智能制造工程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广东 |
16 | 智能制造工程 | 东北大学 | A | 辽宁 |
17 | 智能制造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安徽 |
18 | 智能制造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 | A | 江苏 |
19 | 智能制造工程 | 北京工业大学 | A | 北京 |
20 | 智能制造工程 | 江苏大学 | A | 江苏 |
21 | 智能制造工程 | 河北工业大学 | A | 河北 |
21 | 智能制造工程 | 武汉大学 | A | 湖北 |
在安徽省,共有8所高校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合肥工业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位列安徽省内第1名,超越了安徽理工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智能制造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合肥 | 17 |
2 | 智能制造工程 | 安徽理工大学 | B+ | 淮南 | 75 |
3 | 智能制造工程 | 安徽工程大学 | B+ | 芜湖 | 81 |
4 | 智能制造工程 | 安徽大学 | B+ | 合肥 | 87 |
5 | 智能制造工程 | 安徽农业大学 | B | 合肥 | 106 |
6 | 智能制造工程 | 合肥大学 | B | 合肥 | 143 |
7 | 智能制造工程 | 皖西学院 | B | 六安 | 151 |
8 | 智能制造工程 | 安徽科技学院 | B | 滁州 | 170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合肥工业大学共有92个专业上榜。其中,合肥工业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交通运输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智能制造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物联网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交通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车辆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合肥工业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类别为艺术学类,隶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4年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80人,学费为6050元/年。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特设的新专业,代表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体现了机械与信息学科的深度交叉,培养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所亟需。本专业发展基础深厚,就业前景广阔,拥有国家级机械与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安徽省智能制造工程示范实验中心、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创客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准专业特色教学、科研基地。该专业方向学生曾在全国智能制造大赛上荣获佳绩,并获德国TÜV莱茵学院全球认证能力资格证书和西门子系统工程师证书。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智能制造基础理论知识及研究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交叉创新能力,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系统规划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骨干及领军人才。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从事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研究、应用开发、系统规划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机械工程领域高端装备、自动控制软硬件的设计开发工作,以及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