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134位,实力仅次于嘉兴大学;在北京市内排名第15位,排在中华女子学院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243所大学上榜。其中,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位列全国第134名,仅排在安徽建筑大学和嘉兴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129 | 人力资源管理 | 西安财经大学 | B+ | 陕西 |
129 | 人力资源管理 | 山东工商学院 | B+ | 山东 |
129 | 人力资源管理 | 大连工业大学 | B+ | 辽宁 |
129 | 人力资源管理 | 安徽建筑大学 | B+ | 安徽 |
133 | 人力资源管理 | 嘉兴大学 | B+ | 浙江 |
134 | 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北京 |
135 | 人力资源管理 | 西华大学 | B+ | 四川 |
136 | 人力资源管理 | 江西理工大学 | B+ | 江西 |
137 | 人力资源管理 | 河南工业大学 | B+ | 河南 |
138 | 人力资源管理 | 苏州科技大学 | B+ | 江苏 |
138 | 人力资源管理 | 烟台大学 | B+ | 山东 |
在北京市,共有16所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位列北京市内第15名,超越了中华女子学院。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人力资源管理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北京 | 1 |
2 | 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大学 | A+ | 北京 | 5 |
3 | 人力资源管理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A+ | 北京 | 7 |
4 | 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师范大学 | A | 北京 | 10 |
5 | 人力资源管理 | 中央财经大学 | A | 北京 | 12 |
6 | 人力资源管理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A | 北京 | 20 |
7 | 人力资源管理 | 华北电力大学 | A | 北京 | 28 |
8 | 人力资源管理 | 中央民族大学 | B+ | 北京 | 57 |
9 | 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B+ | 北京 | 70 |
10 | 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联合大学 | B+ | 北京 | 75 |
11 | 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林业大学 | B+ | 北京 | 92 |
12 | 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物资学院 | B+ | 北京 | 97 |
13 | 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语言大学 | B+ | 北京 | 117 |
14 | 人力资源管理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B+ | 北京 | 126 |
15 | 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北京 | 134 |
16 | 人力资源管理 | 中华女子学院 | B | 北京 | 164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共有28个专业上榜。其中,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物联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自动化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物联网工程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旅游管理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自动化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环境工程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电子商务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公共事业管理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类别为历史学类,隶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024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全国共招生90人,学费为4200元/年。
培养目标面向北京重点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技能和工具,具备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人才紧缺行业的人才研究、开发、服务和管理能力,精通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型专业应用人才,能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组织中创造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价值。培养特色专业优势:依托我校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学科资源,构建“专业学习+行业研究”的育人模式,培养出满足北京重点领域发展的人才需求、引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领域发展、懂专业通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优秀师资队伍: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北京市教学示范团队1个,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8%,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等。课程体系:在夯实经典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以“数字化人力资源”“北京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应用型创新”三条主线为牵引的阶梯式成长课程体系,开设人力资源数据分析、Pathon语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前沿性课程。实践平台:把专业学习和行业研究嵌入到实践训练中,构建了“前沿接触”“仿真实验”“技能竞赛”“创新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逐级递进的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等大赛中获奖累计50余次;在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大赛、知识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1次、团体二等2次、三等奖4次,单项特等奖1次,个人单项奖16次。主干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学、员工关系管理、岗位设计与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战略管理、劳动法、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国内读研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报考国内大学或相关研究机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型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也可以报考本校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于有意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专业提供各种考研指导,辅导学生积极备考,近几年学生多名学生考取北京林业大学、首都经济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出国(境)深造本专业毕业生可以申请国外大学或相关研究机构管理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符合条件的在校生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认可的国外大学,如美国圣克劳德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等的交换生项目、2+2或3+1项目。近几年多名学生到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等海外高校攻读研究生。就业前景/就业单位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中石化财务公司、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铁北京工程局、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北京农商行、中国邮政集团、环球时报、中国地震局研究所、大兴区人保局、美团、京东集团、FESCO等企事业及研究单位就业,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生就业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