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68位,实力仅次于中国海洋大学;在江苏省内排名第9位,排在江苏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136所大学上榜。其中,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68名,仅排在广东工业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63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中北大学 | B+ | 山西 |
63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山西大学 | B+ | 山西 |
63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福州大学 | B+ | 福建 |
66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广东 |
67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中国海洋大学 | B+ | 山东 |
68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江南大学 | B+ | 江苏 |
70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广州大学 | B+ | 广东 |
7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B+ | 北京 |
7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陕西 |
73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南昌航空大学 | B+ | 江西 |
74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福建师范大学 | B+ | 福建 |
在江苏省,共有17所高校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江南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江苏省内第9名,超越了江苏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 | A | 南京 | 10 |
2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南京大学 | A | 南京 | 14 |
3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南京 | 20 |
4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南京邮电大学 | A | 南京 | 21 |
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苏州大学 | B+ | 苏州 | 33 |
6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B+ | 南京 | 36 |
7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徐州 | 43 |
8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南京 | 60 |
9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江南大学 | B+ | 无锡 | 68 |
10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江苏大学 | B+ | 镇江 | 74 |
1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南通大学 | B | 南通 | 85 |
12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江苏师范大学 | B | 徐州 | 91 |
13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南京 | 94 |
14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苏州科技大学 | B | 苏州 | 99 |
1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镇江 | 113 |
16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扬州大学 | B | 扬州 | 115 |
17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江苏海洋大学 | B | 连云港 | 132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江南大学共有57个专业上榜。其中,江南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日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英语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金融学 | 江南大学 | B+ |
音乐学 | 江南大学 | B+ |
护理学 | 江南大学 | B+ |
日语 | 江南大学 | B+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江南大学 | B+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江南大学 | B+ |
临床医学 | 江南大学 | B |
英语 | 江南大学 | A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江南大学 | A |
会计学 | 江南大学 | B+ |
工商管理 | 江南大学 | B+ |
江南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类别为文学类,隶属于江南大学理学院。2024年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131人,学费为5800元/年。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原名“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1998年教育部更名为“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大数据处理,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特色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大数据技术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本专业培养的毕业学生拥有深厚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备在信息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创新性的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计算机软件的能力。本专业以较深厚的数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宽的就业升学口径、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基本出发点,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将大学生创新实践这条主线连续地贯穿到本科生的4年培养过程之中,形成了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理论+实践”“教学+科研”“校内+校外”互为融合的创新系统;通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完善了创新人才的培育与激励机制。采用导师制、专业教师班主任制、分层次分模块教学等多重举措有效开发学生潜能。本专业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有很多学生通过国际联合培养受益;本专业已连续多年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合作,开展2+2(本科) 、2+3(硕士)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可获得江南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双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理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严谨的科学素养、优秀的工程计算能力、满足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理科拔尖人才。通过系统专业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训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其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缜密的数学思维,熟练的算法设计和数据分析技能,解决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计算机及工程等领域的实际问题,成为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高级专业人才。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程序设计基础C、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科学基础、运筹与优化。毕业去向:(一)深造情况:每年有超过35%的毕业生保送或考取211院校以上高校,如美国纽约大学、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二)就业去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6%,供职于阿里巴巴有限公司、华为企业、中国联通、电信、亿滋食品、乐百氏、雀巢、百威英博、百事、绿箭、上海汉得信息太平洋保险、北京科蓝软件、深南电路、中科软科技、软通动力、易保科技、广业集团、国际四大会计所之一的毕马威(KPMG)、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企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可在大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计算机以及统计金融等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或有关部门工作,有部分同学考了教师资格证,从事数学、计算机等教师职业,部分从事学校及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