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被软科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36位,实力仅次于南京邮电大学;在北京市内排名第7位,排在北京化工大学之上。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还被评为了C+类学科专业,为中国传媒大学王牌专业之一,实力雄厚,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名列前茅!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378所大学上榜。其中,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位列全国第36名,仅排在云南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3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兰州大学 | A | 甘肃 |
32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国农业大学 | A | 北京 |
33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浙江工业大学 | A | 浙江 |
33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云南大学 | A | 云南 |
33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南京邮电大学 | A | 江苏 |
36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国传媒大学 | A | 北京 |
37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国海洋大学 | A | 山东 |
38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安徽大学 | A | 安徽 |
38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重庆邮电大学 | A | 重庆 |
40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新疆大学 | A | 新疆 |
4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华中师范大学 | A | 湖北 |
在北京市,共有26所高校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中国传媒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位列北京市内第7名,超越了北京化工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大学 | A+ | 北京 | 4 |
2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北京 | 5 |
3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邮电大学 | A+ | 北京 | 12 |
4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北京 | 14 |
5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师范大学 | A | 北京 | 19 |
6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国农业大学 | A | 北京 | 32 |
7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国传媒大学 | A | 北京 | 36 |
8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北京 | 57 |
9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华北电力大学 | A | 北京 | 59 |
10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A | 北京 | 67 |
1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央财经大学 | B+ | 北京 | 77 |
12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方工业大学 | B+ | 北京 | 79 |
13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央民族大学 | B+ | 北京 | 83 |
14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林业大学 | B+ | 北京 | 87 |
15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工商大学 | B+ | 北京 | 97 |
16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B+ | 北京 | 97 |
17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B+ | 北京 | 100 |
18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B+ | 北京 | 105 |
19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国际关系学院 | B+ | 北京 | 115 |
20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B+ | 北京 | 125 |
2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体育大学 | B+ | 北京 | 127 |
22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联合大学 | B+ | 北京 | 132 |
23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语言大学 | B+ | 北京 | 132 |
24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物资学院 | B+ | 北京 | 165 |
25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B+ | 北京 | 171 |
26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北京农学院 | B+ | 北京 | 224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中国传媒大学共有69个专业上榜。其中,中国传媒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西班牙语、数字经济、政治学与行政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物联网工程 | 中国传媒大学 | A |
朝鲜语 | 中国传媒大学 | B+ |
翻译 | 中国传媒大学 | A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中国传媒大学 | B+ |
西班牙语 | 中国传媒大学 | B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国传媒大学 | A |
数字经济 | 中国传媒大学 | B+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B |
通信工程 | 中国传媒大学 | A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中国传媒大学 | B+ |
电子信息工程 | 中国传媒大学 | A |
中国传媒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类别为医学类,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全国共招生55人,学费为5500元/年。
专业介绍依托学校智能传媒教育布局,为了适应传媒领域的大变革、支撑学校“双一流”学科的发展、满足新工科建设的需要,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面向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结合文化科技融合和传媒行业的大数据需求,培养具有广阔的文化科技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前身是“应用统计学”,“应用统计学”为大数据技术奠定了包括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建模分析方法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本科生教学课程培养模式、实践课程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科研训练培养模式等方面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为了适应传媒领域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需求,2019年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首届招收本科生。2022年,学校整合不同学院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相关资源,由数智学院来负责该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 利用身处“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学缘优势,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学校优势学科,构建了面向信息传播领域、极具传媒特色优势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人才队伍和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数理为基础,统计和计算机为两翼,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引擎,面向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结合新工科和传媒大数据的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理论基础、系统的数据思维、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广阔的文化科技视野和创新能力,适合智媒时代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面向文化科技和传媒大数据行业应用的数学、统计、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大数据工具完成数据的汇聚、分析和应用。能够在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广电传媒行业以及大数据相关应用行业从事数据科学研究、大数据应用开发、技术管理与咨询等工作,能满足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和算法工程师等多种岗位需求,并能够继续攻读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后续学位。 办学特色1. 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和学术前沿,对接社会需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传媒大数据)课程采用模块化设置方式:数理基础课程模块: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与常规的大数据专业相比更着重打牢学生的数学及统计学基础。专业在本课程模块开设基本的数学课程及统计学课程。 2. 注重科研能力锻炼和培养统计学基础理论与大数据方法技术相结合,注重实践能力和科研实训培养,各年级几乎全体同学都参与国家级和北京市大创项目,参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挑战杯竞赛并获得多个奖项。 3. 学生导师制建设2019级数据科学专业开始建立科研兴趣小组导师制。学生在导师带领下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兴趣研究。2019级数据科学专业在大一期间已有四个队入选了国家级和北京市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选拔。 4. 引进和托举并重,提高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本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北京市(包括横向项目)等科研项目75项,校级项目约4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CSSCI等论文114篇。出版著作7部。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9项。获得省部级(包括北京市)以上的科研奖励10项。主要课程数据科学导论、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传媒数据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云计算技术及实践、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新闻与舆情数据学、计算广告学、文化与传媒数据分析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