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华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27位,实力仅次于江苏大学;在上海市内排名第4位,排在上海电力大学之上。
此外,华东理工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还被评为了B+类学科专业,为华东理工大学王牌专业之一,实力雄厚,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名列前茅!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华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106所大学上榜。其中,华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27名,仅排在山东大学和江苏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22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上海 |
23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广东 |
2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东北大学 | B+ | 辽宁 |
2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山东大学 | B+ | 山东 |
2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江苏大学 | B+ | 江苏 |
27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上海 |
28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吉林大学 | B+ | 吉林 |
29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B+ | 山东 |
3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江苏 |
3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湖北 |
32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B+ | 北京 |
在上海市,共有7所高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华东理工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位列上海市内第4名,超越了上海电力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上海 | 3 |
2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同济大学 | A | 上海 | 18 |
3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上海 | 22 |
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上海 | 27 |
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上海电力大学 | B+ | 上海 | 35 |
6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上海海事大学 | B+ | 上海 | 61 |
7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上海海洋大学 | B | 上海 | 87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华东理工大学共有62个专业上榜。其中,华东理工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信息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公共事业管理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物流管理 | 华东理工大学 | A |
社会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工程管理 | 华东理工大学 | A |
信息工程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智能制造工程 | 华东理工大学 | A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数字媒体艺术 | 华东理工大学 | A |
公共事业管理 | 华东理工大学 | A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华东理工大学 | A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工业设计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华东理工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类别为哲学类,隶属于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4年华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36人,学费为7000元/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由1952年建校时设立的燃料工学专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与调整演变而来的更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本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所在的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是上海市一流学科,具有热能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个,教授14人,博导14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等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本专业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煤气化技术先后向美国和韩国的公司实施技术许可,开创了中国化工成套技术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先河。本专业的学生能直接参与教师高水平的科研项目。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本专业的毕业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和就业适应性强。专业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材料力学、制冷技术、空气调节与通风、供热工程、能源转化工程与工艺、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等。毕业生去向:近五年毕业生国内外升学深造率均超过50%;可进入电力、化工、冶金、制冷空调、城建、燃气等公司、设计院及研究院等从事技术、管理、设计、研究等工作。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