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河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35位,实力仅次于河南农业大学;在河南省内排名第3位,排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河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86所大学上榜。其中,河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位列全国第35名,仅排在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35 | 应用化学 | 安徽工程大学 | B++(4★) | 安徽 |
35 | 应用化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B++(4★) | 甘肃 |
35 | 应用化学 | 广东工业大学 | B++(4★) | 广东 |
35 | 应用化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B++(4★) | 天津 |
35 | 应用化学 | 河南农业大学 | B++(4★) | 河南 |
35 | 应用化学 | 河南工业大学 | B++(4★) | 河南 |
35 | 应用化学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B++(4★) | 河南 |
35 | 应用化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B++(4★) | 黑龙江 |
35 | 应用化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B++(4★) | 黑龙江 |
35 | 应用化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B++(4★) | 湖北 |
35 | 应用化学 | 武汉纺织大学 | B++(4★) | 湖北 |
在河南省,共有8所高校的应用化学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河南工业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位列河南省内第3名,超越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应用化学 | 郑州大学 | A(5★) | 郑州市 | 19 |
2 | 应用化学 | 河南农业大学 | B++(4★) | 郑州市 | 35 |
3 | 应用化学 | 河南工业大学 | B++(4★) | 郑州市 | 35 |
4 | 应用化学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B++(4★) | 郑州市 | 69 |
5 | 应用化学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B++(4★) | 郑州市 | 35 |
6 | 应用化学 | 河南大学 | B+(3★) | 开封市 | 112 |
7 | 应用化学 | 河南理工大学 | B+(3★) | 焦作市 | 112 |
8 | 应用化学 | 信阳师范大学 | B+(3★) | 信阳市 | 145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河南工业大学共有41个专业上榜。其中,河南工业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河南工业大学 | B++(4★) |
物流管理 | 河南工业大学 | A(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河南工业大学 | B++(4★) |
环境工程 | 河南工业大学 | B++(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河南工业大学 | B++(4★) |
应用化学 | 河南工业大学 | B++(4★) |
电子信息工程 | 河南工业大学 | B++(4★) |
金融学 | 河南工业大学 | B++(4★) |
视觉传达设计 | 河南工业大学 | B++(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河南工业大学 | B++(4★) |
软件工程 | 河南工业大学 | B++(4★) |
河南工业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类别为化学类,隶属于河南工业大学。2024年河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全国共招生110人,学费为5000元/年。
培养具备解决应用化学宽口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能从事应用化学学科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控制和组织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培养使学生适应在化学、生物、材料、环境、能源、医药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产品开发及管理工作。本专业涉及天然产物的开发应用、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等多个方向。教学培养中,突出基础科学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环节、综合能力等的逐步培养。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科学基础;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仪器分析、合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工业催化、天然产物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电源工艺学等;实践环节的培养中,主要包括科研实践(实验)、社会调查、化工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旨在提高学生将所学化学基础与理论应用于科研或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学生毕业后约40%保送或考取研究生,5%左右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面向材料、生物、环保、能源、医药、轻工和石油化工等部门就业,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开发及生产管理工作。(色盲色弱者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