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铜陵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134位,实力仅次于阜阳师范大学;在安徽省内排名第13位,排在巢湖学院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铜陵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194所大学上榜。其中,铜陵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位列全国第134名,仅排在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和阜阳师范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125 | 网络与新媒体 | 北华大学 | B | 吉林 |
130 | 网络与新媒体 | 岭南师范学院 | B | 广东 |
130 | 网络与新媒体 | 甘肃政法大学 | B | 甘肃 |
132 | 网络与新媒体 |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 B | 河南 |
132 | 网络与新媒体 | 阜阳师范大学 | B | 安徽 |
134 | 网络与新媒体 | 铜陵学院 | B | 安徽 |
138 | 网络与新媒体 | 重庆三峡学院 | B | 重庆 |
138 | 网络与新媒体 | 广西财经学院 | B | 广西 |
138 | 网络与新媒体 | 南昌工程学院 | B | 江西 |
138 | 网络与新媒体 | 莆田学院 | B | 福建 |
138 | 网络与新媒体 | 泰州学院 | B | 江苏 |
在安徽省,共有18所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铜陵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位列安徽省内第13名,超越了巢湖学院。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网络与新媒体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合肥 | 11 |
2 | 网络与新媒体 | 安徽大学 | A | 合肥 | 13 |
3 | 网络与新媒体 | 安徽师范大学 | B+ | 芜湖 | 47 |
4 | 网络与新媒体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合肥 | 47 |
5 | 网络与新媒体 | 安徽理工大学 | B+ | 淮南 | 62 |
6 | 网络与新媒体 | 安徽财经大学 | B+ | 蚌埠 | 66 |
7 | 网络与新媒体 | 安庆师范大学 | B+ | 安庆 | 90 |
8 | 网络与新媒体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合肥 | 93 |
9 | 网络与新媒体 | 淮北师范大学 | B+ | 淮北 | 99 |
10 | 网络与新媒体 | 合肥大学 | B+ | 合肥 | 105 |
11 | 网络与新媒体 | 皖西学院 | B | 六安 | 124 |
12 | 网络与新媒体 | 阜阳师范大学 | B | 阜阳 | 132 |
13 | 网络与新媒体 | 铜陵学院 | B | 铜陵 | 134 |
14 | 网络与新媒体 | 巢湖学院 | B | 合肥 | 157 |
15 | 网络与新媒体 | 池州学院 | B | 池州 | 162 |
16 | 网络与新媒体 | 安徽艺术学院 | B | 合肥 | 174 |
17 | 网络与新媒体 | 滁州学院 | B | 滁州 | 179 |
18 | 网络与新媒体 | 亳州学院 | B | 亳州 | 191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铜陵学院共有33个专业上榜。其中,铜陵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音乐表演、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商务英语 | 铜陵学院 | B+ |
广告学 | 铜陵学院 | B+ |
数字媒体技术 | 铜陵学院 | B |
音乐表演 | 铜陵学院 | B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铜陵学院 | B |
网络与新媒体 | 铜陵学院 | B |
机械电子工程 | 铜陵学院 | B |
机器人工程 | 铜陵学院 | B |
数字媒体艺术 | 铜陵学院 | B |
工程管理 | 铜陵学院 | B |
物流管理 | 铜陵学院 | B |
铜陵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类别为历史学类,隶属于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2024年铜陵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全国共招生40人,学费为4600元/年。
一、专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新媒体意识,熟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掌握与之相关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种传统媒体机构、新媒体、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记者、编辑、编导、策划、摄像(影)、制作、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开发等传播技术类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分为新媒体信息采编、新媒体运营与管理两个方向。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网络与新媒体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网络、通信网络、互联网络等各种新媒体行业或者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化出版、新媒体研发、电子商务、信息的组织与采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三、主干课程数字摄像、多媒体信息编辑、数字视频编辑、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字摄影、新媒体信息策划、手机媒体研究、网络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心理学、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中外新闻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