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西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28位,实力仅次于西南交通大学。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西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76所大学上榜。其中,西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28名,仅排在西南交通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28 | 工业工程 | 西安理工大学 | B++(4★) | 陕西 |
28 | 工业工程 | 西安工业大学 | B++(4★) | 陕西 |
28 | 工业工程 | 四川大学 | B++(4★) | 四川 |
28 | 工业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 | B++(4★) | 四川 |
28 | 工业工程 | 西南交通大学 | B++(4★) | 四川 |
28 | 工业工程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四川 |
28 | 工业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 | B++(4★) | 云南 |
28 | 工业工程 | 浙江大学 | B++(4★) | 浙江 |
28 | 工业工程 | 宁波大学 | B++(4★) | 浙江 |
28 | 工业工程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B++(4★) | 浙江 |
54 | 工业工程 | 河南科技大学 | B+(3★) | 河南 |
在四川省,共有4所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西南科技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位列四川省内第4名。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工业工程 | 四川大学 | B++(4★) | 成都市 | 28 |
2 | 工业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 | B++(4★) | 成都市 | 28 |
3 | 工业工程 | 西南交通大学 | B++(4★) | 成都市 | 28 |
4 | 工业工程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绵阳市 | 28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西南科技大学共有48个专业上榜。其中,西南科技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经济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采矿工程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农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地质工程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经济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A(4★) |
工业工程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环境工程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应用化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工商管理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电子信息工程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工业设计 | 西南科技大学 | B++(4★) |
西南科技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类别为工业工程类,隶属于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年西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94人,学费为5760元/年。
历史沿革:工业工程专业于2002年设置,2015年改为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定位为“工学”,依托“机械工程”优势学科,在“制造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本专业2010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是四川省工业工程专业仅有两个特色专业之一。2011年牵头成立了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委会;2013年被批准为“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确定为全国首批14所"见习工业工程师培训机构"之一。工业工程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于2008以来年,共11次获“IE亮剑”全国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大赛特等奖或一等奖,在其他国家级和省级赛事中获奖80余项。近5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实践项目共9项。在四川高校及企业界有较好的影响力,在国内开设有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中具有较高知名度,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培养目标: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具有坚实的制造工程技术基础,又掌握管理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对复杂的生产或服务系统进行诊断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运营管理、评价和创新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五年以上的毕业生:能够在企业、高校或公共部门成功开展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工作,具有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的能力。具有选用适当工具方法,分析、研究和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管理、协调和解决需要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管理或技术任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履行责任,能考虑所做工作对社会环境和公众的短期与长远影响。具有与国内外同行、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职业竞争力。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制造业、物流业、服务业、公共管理部门、学校及科研机构等各类单位,可以在机械、电子、汽车等离散制造工业和电力、化工等流程工业,以及物流、医疗、电商、零售、航空等现代服务行业从事统筹规划、系统优化、生产运营、质量管理、效率提升等岗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