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山东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4位,实力仅次于东北财经大学。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山东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54所大学上榜。其中,山东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位列全国第4名,仅排在东北财经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4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武汉大学 | A+(4★) | 湖北 |
4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湖南农业大学 | A+(4★) | 湖南 |
4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南京大学 | A+(4★) | 江苏 |
4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江西财经大学 | A+(4★) | 江西 |
4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东北财经大学 | A+(4★) | 辽宁 |
4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山东财经大学 | A+(4★) | 山东 |
4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西安交通大学 | A+(4★) | 陕西 |
4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西北大学 | A+(4★) | 陕西 |
4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上海财经大学 | A+(4★) | 上海 |
16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北京师范大学 | B++(4★) | 北京 |
16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B++(4★) | 北京 |
在山东省,共有2所高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山东财经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位列山东省内第2名。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山东师范大学 | B++(4★) | 济南市 | 16 |
2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山东财经大学 | A+(4★) | 济南市 | 4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山东财经大学共有60个专业上榜。其中,山东财经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文化产业管理、贸易经济、资产评估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山东财经大学 | A+(5★) |
经济学 | 山东财经大学 | A(5★) |
工商管理 | 山东财经大学 | A+(5★)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山东财经大学 | A+(4★) |
文化产业管理 | 山东财经大学 | A+(4★)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山东财经大学 | A+(4★) |
贸易经济 | 山东财经大学 | A(4★) |
资产评估 | 山东财经大学 | A(4★) |
审计学 | 山东财经大学 | A(4★) |
金融工程 | 山东财经大学 | A(4★) |
税收学 | 山东财经大学 | B++(4★) |
山东财经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类别为公共管理类,隶属于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中外社会保障与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社会保障、商业性保险运作与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并具有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下设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两个方向。社会保障方向侧重培养掌握社会保障运作与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在政府、企事业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金融类公司、保险类公司等从事实务或研究工作;劳动关系方向侧重培养掌握协调处理劳动关系事务的现代组织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工会组织中从事劳动关系处理实务或研究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社会保障与劳动关系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熟悉国内外有关社会保障与劳动关系的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运用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分析与解决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中现实问题的基本技能,具备运用现代组织手段与科学技术方法对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事务进行管理与运营的微观能力,以及从事教学与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和劳动关系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掌握社会保障与劳动关系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以及现代技术手段的具体应用。
3.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和基本科研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社会保障与劳动关系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能够胜任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各级工会组织以及金融、保险类公司相关工作的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工具,具备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翻译能力等。
6.熟悉我国社会保障与劳动关系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课程。
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政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社会保障概论、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救助、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劳动经济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四、授予学位。
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招生科类。
文理兼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