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23个学院,89个本科专业,那么福建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排名怎么样?学什么专业好?
1、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美术学、体育教育、英语、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历史学。
2、福建省级特色专业9个: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心理学、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思想政治教育、酒店管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3、学科评估(第四轮):A-(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音乐与舞蹈学)、B+(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B(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美术学)、B-(教育学、世界史、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戏剧与影视学)、C+(心理学、中国史、化学、统计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法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C-(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这些都是福建师范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本校排名最好的专业,也是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福建师范大学专业排名榜,欢迎参考!
福建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研究型):体育教育(全国第3名)、美术学(全国第5名)、历史学(全国第8名)、汉语言文学(全国第10名)、音乐学(全国第7名)、教育学(全国第8名)、教育技术学(全国第10名)、英语(全国第19名)、思想政治教育(全国第22名)、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全国第2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A+ | 3 | 体育教育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5 | 美术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8 | 历史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10 | 汉语言文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7 | 音乐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8 | 教育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0 | 教育技术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9 | 英语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2 | 思想政治教育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 |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5 | 文化产业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5 | 舞蹈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7 | 翻译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7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8 | 广播电视编导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9 | 学前教育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0 | 图书馆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广播电视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2 | 运动训练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2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2 | 心理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5 | 汉语言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7 | 地理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8 | 汉语国际教育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1 | 生物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1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1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2 | 旅游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7 | 经济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1 | 小学教育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3 | 物理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6 | 生物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9 | 化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1 | 统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3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9 | 法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6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2 | 环境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93 | 金融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 |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A++ | 1 |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A+ | 2 | 财务会计教育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A | 4 | 应用生物科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 | 秘书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7 | 档案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9 | 雕塑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9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3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5 | 网络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6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9 | 生态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1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1 | 材料物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5 | 音乐表演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0 | 广告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5 | 俄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1 | 地理信息科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1 | 环境科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2 | 日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3 | 视觉传达设计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4 | 财务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04 | 通信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05 | 环境设计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45 | 应用化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0 | 软件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78 | 电子信息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07 | 工商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1.美术学
美术学主要研究美术学、艺术学、美术史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美术评论、美术编辑、艺术管理、美术研究与教学等。例如:字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点评,报刊、杂志等版面的美术设计,唐伯虎字画、清朝瓷器等古董的真伪鉴定,博物馆文物的管理保养等。
2.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3.英语
英语是国际指定的官方语言(作为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一语言,也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
4.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5.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一个学科专业,数学就从两个方向发展着。一方面是纯粹数学。另一方面,应用数学在不断地迅猛发展。在现代,数学不仅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且已成为时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数学概念、语言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一些数学原理已成为人们必备知识。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学校本部共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多亩。现有本科专业84个(202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专业78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5万余人,各类研究生1万余人。拥有专任教师205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1.3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7.12%,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各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青年项目2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含海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