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最低的十大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知识产权、眼视光学、医学检验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中西医临床医学、助产学、图书馆学、地球物理学、广播电视学。
近日,陕西、广西、贵州发布了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中提到许多就业率极低的专业,半数及以上的学生无法落实的专业屡见不鲜。
在就业市场饱和的大环境下,一些专业的毕业生或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悲惨遭遇。下面就带大家好好看看!
序号 | 专业 | 毕业人数毕业去 | 向落实率 |
---|---|---|---|
陕西 | |||
1 |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 | 2 | 0.00% |
2 | 知识产权 | 32 | 40.63% |
3 | 眼视光学 | 82 | 48.78% |
4 | 医学检验技术 | 328 | 50.00% |
5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24 | 54.17% |
6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300 | 55.33% |
7 | 助产学 | 57 | 56.14% |
8 | 图书馆学 | 19 | 57.89% |
9 | 地球物理学 | 31 | 61.29% |
10 | 中国画 | 94 | 61.70% |
11 | 运动训练 | 793 | 61.79% |
12 | 运动人体科学 | 30 | 63.33% |
13 | 乳品工程 | 22 | 63.64% |
14 | 特殊教育 | 68 | 64.71% |
15 | 艺术教育 | 68 | 64.71% |
16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88 | 64.77% |
17 | 针灸推拿学 | 307 | 65.47% |
18 | 中医学 | 435 | 65.98% |
19 | 土地整治工程 | 50 | 66.00% |
20 | 麻醉学 | 236 | 66.10% |
21 | 世界史 | 68 | 66.18% |
22 | 绘画 | 338 | 67.75% |
23 | 管理科学 | 25 | 68.00% |
24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50 | 68.00% |
25 | 预防医学 | 232 | 68.10% |
26 | 文物保护技术 | 41 | 68.29% |
27 | 工艺美术 | 193 | 68.39% |
28 | 应用心理学 | 472 | 68.86% |
广西 | |||
1 | 广播电视学 | 226 | 58.85% |
2 | 医学影像技术 | 288 | 66.67% |
3 | 建筑学 | 417 | 67.63% |
4 | 工程审计 | 143 | 69.23% |
5 | 中医学 | 1572 | 69.34% |
6 | 新闻学 | 1013 | 69.60% |
贵州 | |||
1 | 法学 | 4442 | 75.93% |
2 | 交通运输工程 | 40 | 77.42% |
3 | 公共管理类 | 4227 | 77.50% |
4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3013 | 77.95% |
5 | 兽医学 | 47 | 78.38% |
6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849 | 78.59% |
7 | 药学类 | 2751 | 78.77% |
8 | 中医学类 | 1055 | 79.33% |
9 | 中西医结合类 | 410 | 79.45% |
10 | 电子商务类 | 1498 | 79.97% |
以陕西为例,知识产权、图书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医学、世界史、管理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心理学等28个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70%。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等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为0%。
在广西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极低的6个本科专业中,最低的是广播电视学,其次是医学影像技术、建筑学、工程审计、中医学、新闻学。此外,根据贵州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毕业去向落实率最低的本科专业为法学,和它排在末尾的还有交通运输工程、公共管理类、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般来说,“天坑专业”是指那些就业前景不佳、工作环境较差或市场需求不足的专业。这些专业通常被认为在未来就业市场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曾经,“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一度因为学习难度较大、就业要求较高,且就业前景也不被看好,被学生自嘲为“四大天坑专业”。但实际上,目前这四类专业的就业率普遍都在80%~90%之间,比绝大多数人文社科和小众冷门专业的就业率都要高。
除了谣传的“四大天坑”,真正的专业“坑”,似乎一个比一个大。
前文的数据表明,中医学频频出现在各省就业率低的专业名单中,就业率亮起“红灯”,最低至65.98%。有网友说:“十年中医路,中医这个坑真是大,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也没有入门。”究其原因,或许是中医药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国内大大小小医院的中医新增岗位有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对中医人才的需求不足,就业机会少之又少,故被认为是医学类专业中的一个坑。
为缓解中医专业人才的就业压力,国家大力扩大中医岗位规模。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总数突破100万人,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2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在专业招生“大户”里,贵州全省毕业人数超过4000人的法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不太理想,法学仅75.93%,公共管理仅77.5%,两个专业分别有1000名左右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法学的“坑”,源于高校不断扩招,法学专业的人才市场已经饱和。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法学学科门类本科毕业生总数已达16.64万人,但法学专业学生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简称“法考”)通过率一般为40%-60%,意味着约有一半的法学生拿不到就业的“敲门砖”。11月发布的《湖南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案》便“点名”法学,明确指出限制和减少法学专业招生规模。
作为培养公务员“预备军”的专业,公共管理听起来很高大上,曾经是考生的热门选择,但近年来就业率却频频“亮红”,主要是因为就业面太窄、专业认可度不高。很多学生吐槽:“这个专业,什么都学,却什么都来不及学,学着学着成了‘煎饼侠’,实现了毕业就转业。”如今,公共管理专业因就业率低,成为了本科专业撤销榜常客。据统计,自2013年起至2022年,已有114所高校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撤销数量是所有被撤销专业中最多的。
广受网友吐槽的“过气网红”——新闻学和建筑学,不仅在公开文章中屡次被视为“天坑”专业,也得到官方数据的进一步佐证。在广西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这两个专业均有超过30%的本科生难以找到毕业出路,建筑学的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仅67.63%,新闻学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仅69.6%。
张雪峰之前的一句“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背后原因,除了传统媒体已是夕阳产业,还有更长远的问题。虽然新媒体发展迅速,存在庞大的人才缺口,但对人才技能要求更加多元化,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向新媒体转型就业方面存在较大的阻碍。即便找到工作,薪资待遇低也是常态。一位广播电视专业的毕业生称,目前在杭州工作,月薪只有6500元。
和新闻学类似,建筑学专业正在经历一段漫长的寒冬。新周刊的一篇《比土木更惨的专业,985本硕月薪3000》的文章登上微博热搜,再度唤起人们对建筑行业衰退的关注。据报道,北京某央企设计院的一位建筑设计师,曾经在入职第一年年收入便超过20万,但到了2024年,每月只能领到3000元,几乎快达到了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和过去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裁员和降薪成为常事,甚至已经有单位通知:只交社保,不发工资。
当一个专业已经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便会面临停招甚至撤销的结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