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吉林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21位,实力仅次于华中科技大学;在吉林省内排名第1位,排在长春理工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吉林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54所大学上榜。其中,吉林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21名,仅排在华中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2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中山大学 | B++(4★) | 广东 |
2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华南理工大学 | B++(4★) | 广东 |
2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4★) | 广西 |
2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B++(4★) | 黑龙江 |
2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华中科技大学 | B++(4★) | 湖北 |
2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吉林大学 | B++(4★) | 吉林 |
2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长春理工大学 | B++(4★) | 吉林 |
2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东南大学 | B++(4★) | 江苏 |
2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南京邮电大学 | B++(4★) | 江苏 |
2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青岛大学 | B++(4★) | 山东 |
2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四川大学 | B++(4★) | 四川 |
在吉林省,共有2所高校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吉林大学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吉林省内第1名,超越了长春理工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吉林大学 | B++(4★) | 长春市 | 21 |
2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长春理工大学 | B++(4★) | 长春市 | 21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吉林大学共有146个专业上榜。其中,吉林大学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食品质量与安全、德语、广告学、交通工程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朝鲜语 | 吉林大学 | B++(4★) |
康复治疗学 | 吉林大学 | B++(4★) |
材料化学 | 吉林大学 | B++(4★)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吉林大学 | B++(4★) |
德语 | 吉林大学 | B++(4★)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吉林大学 | B++(4★) |
广告学 | 吉林大学 | B++(4★) |
交通工程 | 吉林大学 | B++(4★) |
植物保护 | 吉林大学 | B++(4★) |
动物科学 | 吉林大学 | B++(4★)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吉林大学 | B++(4★) |
吉林大学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类别为电子信息类,隶属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领域的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掌握现代半导体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理论、原理与方法,具有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相关领域跟踪与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在这些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备解决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电路与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光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能够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光电功能材料、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传感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微机械电子系统、集成光电子学等方面新机理、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科研、开发、教学、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计算机硬件、电子整机设备领域或行业、电子工程相邻的专业从事相应的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微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经过四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初步掌握所从事技术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初步具备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以及社会需求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预期能够胜任电子信息类相关业务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