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合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138位,实力仅次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安徽省内排名第5位。
此外,合肥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还是省级特色专业!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合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146所大学上榜。其中,合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位列全国第138名,仅排在大连大学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132 | 工业设计 | 南通大学 | B | 江苏 |
132 | 工业设计 | 河北农业大学 | B | 河北 |
135 | 工业设计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内蒙古 |
136 | 工业设计 | 大连大学 | B | 辽宁 |
137 | 工业设计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B | 黑龙江 |
138 | 工业设计 | 合肥大学 | B | 安徽 |
140 | 工业设计 | 长江大学 | B | 湖北 |
141 | 工业设计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B | 上海 |
142 | 工业设计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B | 江苏 |
143 | 工业设计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B | 辽宁 |
143 | 工业设计 | 浙大城市学院 | B | 浙江 |
在安徽省,共有5所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合肥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位列安徽省内第5名。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工业设计 | 合肥工业大学 | A | 合肥 | 25 |
2 | 工业设计 | 安徽工业大学 | B+ | 马鞍山 | 69 |
3 | 工业设计 | 安徽理工大学 | B+ | 淮南 | 79 |
4 | 工业设计 | 安徽工程大学 | B+ | 芜湖 | 86 |
5 | 工业设计 | 合肥大学 | B | 合肥 | 138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合肥大学共有42个专业上榜。其中,合肥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机械电子工程、生物工程、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应用统计学 | 合肥大学 | B |
物流管理 | 合肥大学 | B+ |
新闻学 | 合肥大学 | B |
机械电子工程 | 合肥大学 | B |
生物工程 | 合肥大学 | B |
工业设计 | 合肥大学 | B |
旅游管理 | 合肥大学 | B+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合肥大学 | B |
智能制造工程 | 合肥大学 | B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合肥大学 | B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合肥大学 | B+ |
合肥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类别为文学类,隶属于合肥大学设计学院。2024年合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全国共招生90人,学费为5720元/年。
工业设计专业(本科)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特色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备工业设计学科领域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创意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等;能够创造性的完成各类工业产品的产品企划、产品创新设计、产品营销推广和设计管理等工作;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从事产品设计及其相关的交互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的一专多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模块:设计理念思维I(设计概论)、设计理念及思维II(设计史论)、设计表现基础I(工业设计素描)、设计表现基础II(工业设计速写)、设计表现基础III(手绘产品效果图I)、设计表现基础IV(电脑平面效果图)、设计表现基础V(模型工艺)、设计表现基础VI(电脑三维表现)、设计表现基础VII(手绘产品效果图II)、形态设计基础模块I(构成基础)、形态设计基础模块II(立体形态设计I)、形态设计基础模块III(立体形态设计II)、设计工程技术模块I(设计工程制图)、设计工程技术模块II(人机工程设计)、设计工程技术模块III(造型材料与加工工艺)、设计工程技术模块IV(产品结构与机构设计)、设计工程技术模块V(三维机械设计软件)、产品设计I(产品语意设计)、产品设计II(产品设计流程方法)、产品设计III(概念产品设计)、产品设计IV(产品开发系统设计)、产品项目实践I(家具设计)、产品项目实践II(儿童产品设计)产品项目实践III(民间艺术)、产品项目实践IV(家用电器), 跨专业设计及实践I(版式设计)、跨专业设计及实践II(VI 设计)、跨专业设计及实践III (室内设计)、跨专业设计及实践V (UI设计)、职业修养I(设计艺术修养)、职业修养II(设计心理学)、职业修养III(建筑艺术与美学)、职业修养IV(市场营销学)、职业修养V(企业管理)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院所从事产品创新设计、交互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教学科研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