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内蒙古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171位,实力仅次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内蒙古内排名第1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内蒙古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306所大学上榜。其中,内蒙古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位列全国第171名,仅排在济南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16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B+ | 黑龙江 |
16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青岛理工大学 | B+ | 山东 |
16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南华大学 | B+ | 湖南 |
16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济南大学 | B+ | 山东 |
17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B+ | 上海 |
17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内蒙古 |
17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长春工程学院 | B+ | 吉林 |
174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陕西 |
17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湖北师范大学 | B+ | 湖北 |
17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B+ | 黑龙江 |
17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B+ | 浙江 |
在内蒙古,共有1所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内蒙古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位列内蒙古内第1名。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呼和浩特 | 171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内蒙古工业大学共有43个专业上榜。其中,内蒙古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通信工程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工业设计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机器人工程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土木工程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公共事业管理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物流管理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自动化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财务管理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工商管理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B |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类别为哲学类,隶属于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应用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和最新工程技术的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实践中拓展知识、勤奋实干、勇于担责,成为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能变换等领域从事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的生产运行、设计开发、运营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左右的预期目标:1.人文与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并遵守所从事工程领域和行业技术标准、政策法规、职业规范,能够在电气工程实践中体现工程伦理价值,实干尽责。2.知识综合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扎实基础和专业工程技术知识、安全与法律知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理论知识,能够自如应用在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的生产运行、设计开发、运营维护、技术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并能够针对专业实践新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研究,具备较强的电气操作和工程试验技能。3.交流沟通能力:熟悉所从事的电气工程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发展现状,能够就专业问题与国内外同行、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履行团队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职责。4.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愿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国家和内蒙古地区电力产业新兴发展趋势,具有不同途径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不断适应变化的能力。主要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电气类基础课程、电机学(二)、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电子CAD、工程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实践、电力系统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就业前景:毕业生主要从事与电气设备、电气(电力)系统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在各类能源发电企业、各级电力供电企业、电力调度部门、电气设备生产与研发企业、各类大中型工业企业单位,围绕电能生产、传输和利用等主要环节,可以从事生产、运行控制、运营维护、调度管理、新技术开发和应用、设备调试、项目设计、工程实施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电气工程教育与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