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合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被校友会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9位,实力仅次于重庆三峡学院;在安徽省内排名第1位,排在蚌埠学院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合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应用型)中,共有240所大学上榜。其中,合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9名,仅排在重庆三峡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应用型) | 省份 |
---|---|---|---|---|
1 | 电子信息工程 | 湖南城市学院 | A++(6★) | 湖南 |
1 | 电子信息工程 | 江苏理工学院 | A++(6★) | 江苏 |
1 | 电子信息工程 | 常州工学院 | A++(6★) | 江苏 |
1 | 电子信息工程 | 常熟理工学院 | A++(6★) | 江苏 |
1 | 电子信息工程 | 重庆三峡学院 | A++(6★) | 重庆 |
9 | 电子信息工程 | 合肥大学 | A+(6★) | 安徽 |
9 | 电子信息工程 | 蚌埠学院 | A+(6★) | 安徽 |
9 | 电子信息工程 | 厦门理工学院 | A+(6★) | 福建 |
9 | 电子信息工程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A+(6★) | 福建 |
9 | 电子信息工程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A+(6★) | 福建 |
9 | 电子信息工程 | 阳光学院 | A+(6★) | 福建 |
在安徽省,共有15所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应用型)榜单,合肥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位列安徽省内第1名,超越了蚌埠学院。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应用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电子信息工程 | 合肥大学 | A+(6★) | 合肥市 | 9 |
2 | 电子信息工程 | 蚌埠学院 | A+(6★) | 蚌埠市 | 9 |
3 | 电子信息工程 | 安徽科技学院 | A(5★) | 滁州市 | 66 |
4 | 电子信息工程 | 合肥师范学院 | A(5★) | 合肥市 | 66 |
5 | 电子信息工程 | 淮南师范学院 | A(5★) | 淮南市 | 66 |
6 | 电子信息工程 | 安徽三联学院 | A(5★) | 合肥市 | 66 |
7 | 电子信息工程 | 宿州学院 | B++(4★) | 宿州市 | 116 |
8 | 电子信息工程 | 巢湖学院 | B++(4★) | 合肥市 | 116 |
9 | 电子信息工程 | 合肥理工学院 | B++(4★) | 合肥市 | 116 |
10 | 电子信息工程 | 合肥经济学院 | B++(4★) | 合肥市 | 116 |
11 | 电子信息工程 | 芜湖学院 | B++(4★) | 芜湖市 | 116 |
12 | 电子信息工程 | 皖西学院 | B+(3★) | 六安市 | 186 |
13 | 电子信息工程 | 安徽新华学院 | B+(3★) | 合肥市 | 186 |
14 | 电子信息工程 |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 B+(3★) | 合肥市 | 186 |
15 | 电子信息工程 | 淮北理工学院 | B+(3★) | 淮北市 | 186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合肥大学共有64个专业上榜。其中,合肥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画、环境工程、物流管理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应用型) |
---|---|---|
土木工程 | 合肥大学 | A++(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合肥大学 | A++(6★) |
工程管理 | 合肥大学 | A++(6★)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合肥大学 | A+(6★) |
动画 | 合肥大学 | A+(6★) |
电子信息工程 | 合肥大学 | A+(6★) |
环境工程 | 合肥大学 | A+(6★) |
物流管理 | 合肥大学 | A+(6★) |
小学教育 | 合肥大学 | A+(6★) |
会计学 | 合肥大学 | A+(6★)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 合肥大学 | A++(5★) |
合肥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别为电子信息类,隶属于合肥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2024年合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108人,学费为5720元/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中德合作共建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培养目标:根据国家对高素质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掌握相关实验技术,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前沿理论,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适应在现代团队环境下领导或参与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开发与生产的工程与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技术负责人或营销骨干。主要课程(模块):工程应用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计算机技术系列、信号与系统、电磁学基础、通信基础系列、电子工程、信号处理技术和信号检测等专业方向模块。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各类模块的实验、各类实训及综合性实践环节、认知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或者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工作,优秀毕业生可以赴德国攻读硕士学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