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苏州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被软科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22位,实力仅次于长春理工大学;在江苏省内排名第3位,排在江苏科技大学之上。
此外,苏州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还被评为了C类学科专业,为苏州大学王牌专业之一,实力雄厚,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名列前茅!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苏州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178所大学上榜。其中,苏州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22名,仅排在西安工业大学和长春理工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17 | 机械电子工程 | 山东科技大学 | A | 山东 |
17 | 机械电子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A | 江苏 |
19 | 机械电子工程 | 天津工业大学 | A | 天津 |
20 | 机械电子工程 | 西安工业大学 | A | 陕西 |
21 | 机械电子工程 | 长春理工大学 | A | 吉林 |
22 | 机械电子工程 | 苏州大学 | A | 江苏 |
23 | 机械电子工程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A | 黑龙江 |
24 | 机械电子工程 | 江苏科技大学 | A | 江苏 |
25 | 机械电子工程 | 广西大学 | A | 广西 |
26 | 机械电子工程 | 西安科技大学 | A | 陕西 |
27 | 机械电子工程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A | 陕西 |
在江苏省,共有18所高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苏州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位列江苏省内第3名,超越了江苏科技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机械电子工程 | 江苏大学 | A | 镇江 | 9 |
2 | 机械电子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A | 南京 | 17 |
3 | 机械电子工程 | 苏州大学 | A | 苏州 | 22 |
4 | 机械电子工程 | 江苏科技大学 | A | 镇江 | 24 |
5 | 机械电子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B+ | 南京 | 65 |
6 | 机械电子工程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B+ | 南京 | 66 |
7 | 机械电子工程 | 江苏海洋大学 | B+ | 连云港 | 68 |
8 | 机械电子工程 | 南通大学 | B+ | 南通 | 73 |
9 | 机械电子工程 | 苏州科技大学 | B+ | 苏州 | 77 |
10 | 机械电子工程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B+ | 苏州 | 80 |
11 | 机械电子工程 | 江苏理工学院 | B+ | 常州 | 82 |
12 | 机械电子工程 | 徐州工程学院 | B+ | 徐州 | 95 |
13 | 机械电子工程 | 盐城工学院 | B+ | 盐城 | 101 |
14 | 机械电子工程 | 常熟理工学院 | B | 苏州 | 107 |
15 | 机械电子工程 | 无锡学院 | B | 无锡 | 115 |
16 | 机械电子工程 | 苏州城市学院 | B | 苏州 | 128 |
17 | 机械电子工程 | 淮阴工学院 | B | 淮安 | 149 |
18 | 机械电子工程 | 宿迁学院 | B | 宿迁 | 167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苏州大学共有118个专业上榜。其中,苏州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运动训练、美术学、建筑学、新闻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汉语言文学 | 苏州大学 | A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苏州大学 | A |
人力资源管理 | 苏州大学 | A |
运动训练 | 苏州大学 | B+ |
美术学 | 苏州大学 | A |
机械电子工程 | 苏州大学 | A |
建筑学 | 苏州大学 | A |
新闻学 | 苏州大学 | A |
交通运输 | 苏州大学 | B+ |
环境设计 | 苏州大学 | A |
物理学 | 苏州大学 | A |
苏州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类别为教育学类,隶属于苏州大学文正学院。2024年苏州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50人,学费为5800元/年。
主干课程:计算方法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接口技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数据处理与信号检测、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及控制、机械制造工程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可靠性原理及应用、工程测试技术、创新设计等。就业方向: 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研究、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中外企业、科研单位、政府管理部门等,近年来,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苏州及周边经济发达地区。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